“大国脊梁”串起中国科学发展史

作者:本报记者 李雪昆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2-04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的日常生活。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出品,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承制,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摄制的大型纪录片《大国脊梁》播出。该片以科学家为人物核心,以重大事件为历史线索,通过《初心》《使命》《基石》《春晓》《奋起》《追梦》6集内容,讲述近代以来,矢志报国的中国科学家砥砺奋斗的故事,串联起中国科技事业的辉煌历史。

  从人物个体命运出发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回望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这是一段与科学家们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紧密相连的征程,是无数先驱者们为挽救国家危亡、挺立民族脊梁而不懈奋斗的见证。

  纪录片《大国脊梁》正是以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为切入点,从科学家的个体命运出发,为观众细致入微地勾勒出一段波澜壮阔的科技史画卷。从民国初年,科学家先驱们怀揣“科学救国”的崇高理想,将近代科学引入中国,为中国现代科技事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海内外科学家们力排万难、义无反顾地投身新中国的科技建设;再到当下,广大科学家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众多领域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整部纪录片立意深远,富有时代意义,生动地刻画了中国科技工作者为国家独立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群体形象。

  在第一集《初心》中,我们见证了民国初年,中国第一代科学家们如何积极传播科学知识,创建科研机构,组织学术团体,投身科学实践,为中国现代科技事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集《使命》,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如何千方百计吸引和培养科技人才,以建设新生的祖国。有的科学家为了留在新中国,甚至不惜自伤身体拒绝国民党的邀请;有的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历经千辛万苦回到祖国;还有的通过党中央派遣赴苏联深造,用优异成绩回馈祖国。这些故事紧密相连,构成了一幅中国科学家与共产党同向而行、共同奋斗的历史画卷,彰显了“大国脊梁”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

  艺术性思想性高度统一

  《大国脊梁》严格遵循“以真实为灵魂,以人物为主角,以故事为载体,以情怀为主线”的创作原则,制作考究,结构严谨,完美实现了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

  首先,这部纪录片以极其翔实和准确的笔触,还原了科学家群体当时在特定历史阶段或重大历史事件中的高光时刻。从在意大利攻读昆虫学的周尧在国难之际毅然回国投身抗战,到在德国攻读弹道学的何泽慧坚定决心用军工技术回馈祖国;从“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将自己的研究从理论物理转向国防武器,到红色化学家陈康白运用专业知识帮助革命根据地解决盐荒问题……这些科学家的事迹和成就经过严格考证,确保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这种真实性的展现,使得观众仿佛能穿越时空,亲身体验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进而对科学家精神产生更深刻的共鸣、共情。

  其次,《大国脊梁》也十分注重人物故事的艺术性表达。通过精心设计的日常生活叙事结构、细致入微的画面构图以及恰到好处的音效配乐,将科学家们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当了解到党中央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仍不惜巨资支持科学研究时,钱三强感慨万千,他回忆起当时党中央的关怀照顾:“出国留学生不能搞得面黄肌瘦,国家再穷,也要保证他们的健康。”年轻的共和国为每一位赴苏联留学生准备了充足的生活用品,中国留学生也没有辜负祖国人民的期望,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中。这些细腻的描绘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党对科技事业和科学家们的重视、关爱、支持,也增强了观众对中国科学家的敬畏和尊重。

  此外,面对耳熟能详和已有大量宣传报道的科学家故事,《大国脊梁》并没有简单重复已有的内容,而是努力挖掘新的角度和细节,让观众看到不同的侧面和更加丰富的内涵。在容量有限的情况下,纪录片通过综述和图片等方式,尽可能全面地展示了科学家群体的整体形象,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风采和贡献。

  科学家精神贯穿始终

  在《大国脊梁》中,中国科学家精神与科学史巧妙地融为一体。科学史作为这部纪录片的背景和故事发展的脉络,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时间线和历史框架,让他们能够深入了解到中国科学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历史变迁,以及新中国科研事业如何从萌芽初生,逐渐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贯穿纪录片始终,成为连接各个时期故事片段的灵魂。这种精神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无数中国科学家们的真实写照。无论是将近代科学引入中国的先驱者,还是在国破家亡之际毅然回国的爱国者,抑或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开拓者,以及新时代的追梦者,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种精神。

  观众在一个个科学家的故事中,切实感受到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以及“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壮志豪情。他们的每一次突破、每一次创新,都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者汲取这些“国之脊梁”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