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盗版书尚需更精准的联动治理

作者:赵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1-28

  盗版书可以说是出版业多年来一直热度居高不下的话题。我们看到,有关打击盗版书、盗版书猖獗一时等相关新闻不时出现在社会热点新闻中。据《文汇报》报道,近日,“砍一刀”成图书界热议的关键词。网络大V怒斥某电商平台在新人作者新书首发前,就上架“预售”盗版书,其中一家线上店铺短短几天销量近200本,“砍”掉了本属于作者的著作收益,也“砍”伤了原创热情,激起作家、出版人的群体愤慨。

  不过热议归热议,无论社会各界对盗版书如何义愤填膺,盗版书却像一个甩也甩不掉的泡泡糖,牢牢地黏附在图书市场中。放眼望去,全国几乎没有一家出版机构没有遭遇过盗版书侵害的。有的出版机构,一年内因为盗版损失了正常销售额的20%—30%。

  从上述新闻中可以看出,昔日在地面猖獗的盗版书,已经大举挺进到了网络上。正如新华社近日在一篇报道中所指出的那样:字体模糊、纸张粗劣、气味刺鼻、尺寸“缩水”……近年来,盗版技术也在“进化”,有些盗版书从外观看,与正版书几无差别了。盗版书在网络平台层出不穷,线上售卖花样翻新,消费者往往拿到书才发现买到了“李鬼”。至于全国究竟有多少本盗版书在销售,或许是一个谜。

  盗版之所以转移到网络上,并从电商平台向各大直播平台扩散,除了盗版产生的巨大经济利益之外,盗版商也是看中了在网上更能快速制作、销售的便利。虽然最新的《著作权法》和《刑法》,都大幅提高了侵权责任成本,最高可判刑10年,但是对网上销售图书更为细化的注册、运行、违法处罚等规定,还要进一步完善,扎紧制度的笼子。此外,正如很多人看到的那样,随着网络经济的日益发达、企业注册程序日益简便,在各大平台上开设网店十分便利,这无疑也给盗版不法分子开了方便之门。

  显而易见,盗版书不但严重扰乱了图书市场秩序,还严重地扼杀了文化创新活力。很多作者因为遭遇严重的盗版,而在经济上、身心上受到很大伤害。很多出版机构也因此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作家刘亮程,一本书被盗版售卖了20多年。2022年,经查证,某电商平台上有90多个网店在售卖其《一个人的村庄》等盗版书,合计盗卖数额达500多万本,码洋达2亿元。

  在新书发布会上,有作家在签名售书时不得不在读者买的盗版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那种心痛是难以言状的。

  由于目前网络已成为图书的主要销售渠道,因此网络成为盗版书最高发、最密集的地方。有些电商平台,因为运营成本和利润的考量,面对网上山寨书,睁一眼闭一眼,而一些盗版书商往往采取更隐蔽的方式,不断重复着开店、闭店的循环。笔者认为,在市场监管上,应以平台监管为发力点。只有各个电商平台摒弃了局部的利益,站在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拿出各自的反盗版的具体措施和方案,网络盗版书才有可能收敛。

  此外,从有关监管部门来讲,进一步出台相关的网络图书管理办法,也势在必行。2023年,曾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出台《反盗版法》,这也都是在多视角、全方位地探讨如何有效地打击盗版书。

  面对越来越猖獗的网上盗版书,读者要擦亮双眼,不买、不看盗版书,学会识别盗版书;各大电商平台也应自觉负起主体责任,不给盗版书商以任何可乘之机。对入驻的图书销售商进行严格的资格与产品的审核,建立起严格的自查制度,接受读者的督查、监管部门的抽查。

  作为图书出版主体的出版机构,也应及时满足市场需求,以各种高科技手段对图书进行加密、防复制等技术处理,防止盗版书有机可乘。同时建立专门的法务部,加强与政府管理部门的合作,通过举报、取证、跟踪等方式有效打击盗版书籍的制作和销售。

  可以预见,只有对网上盗版书进行精准多维度的全方位打击,有关方面联合治理,完善网上销售图书的管理办法,加大盗版的违法成本,网上盗版书公害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