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培养创新与实践
既要适应媒体变革 又要服务地方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1-26
庞慧敏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革。一方面,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敏锐的洞察力、跨文化传播等专业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掌握数字媒体、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以便更好地进行新闻采集、编辑和传播工作。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新闻传播专业作为新文科建设中的重要部分,被称为“文科中的工科”,体现了其文理交叉的学科特性,要求学生掌握文科底蕴的同时,还需要拥有各种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实用技能。地方高校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适应媒体变革的需要,更要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公众信息素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当前培养模式有哪些
国外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职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产学界资源互通,将学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培训有机结合。如日本的新闻专业教育主要在新闻单位进行,充分利用相关业界资源,构建多元师资队伍结构。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即跨学科交叉培养。如英国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强调人文博雅教育,主张新闻传播教育与人文、艺术、社会学等传统强势学科统合设置培养方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设立数据新闻理学项目,推出新闻学—计算机科学的双学位项目,开设大数据和编程课程。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将课堂教育与新闻实践相结合,偏重业务操作。如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密苏里模式”,学院建有完整的新闻媒体系统,学生参与从新闻采编到传播的全过程实践。
我国新闻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学校教学与业界实践互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梯形结构的复合型实践教学体系,以课堂实验为基础、以第二课堂(包括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校内外媒体兼职、各种专业竞赛等)社会实践和专业大实习为创新的梯形结构体系。“学校特色+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校办学特色及学科优势,开设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新闻传播专业,走“专业+传媒”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如财经院校依托财经学科优势,设立经济新闻专业,培养财经新闻人才;体育院校开设体育新闻专业。依托“民族区域优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如民族地区院校充分发挥新闻传播学科在拓展民族研究特色方面的资源和优势,把为民族地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新闻传播专业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问题存在哪三类
面对当下国际形势和媒介技术发展,按照教育部、中宣部发布的《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要求和目标,目前在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课程建设特色不鲜明。以传统课程设置为主,不能与时俱进。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课程设置以传统媒体时代的人才需求为主,不能适应当前媒介技术发展和新的舆论生态变化,缺乏技术与人文的融合、传统媒体实务与新媒体实务融合、学校教育与社会联合培养融合、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融合的课程设置理念,不能很好地适应全媒化、复合型、创新型、特色化、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二是交叉学科课程设置不够。交叉学科课程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置,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模式和实践路径,也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新闻传播专业具有显著的交叉学科特性,不但要培养“技师”,还要培养“杂家”。但是我国高校学科发展长期“各自为政”,要真正实现交叉学科课程设置,还需要系统性革新。
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全媒体实践创新不够。课程教学中缺乏全媒体内容生产创新能力培养,体现在挖掘地方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理念不够,虽然能够采用案例式、现场式、任务型等多样化教学手段,但缺乏教学手段的融合,缺乏将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文化特色相结合的教学案例挖掘。
人才培养实践探索应怎样
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方特色与国家战略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学用并举、服务社会的实践创新意识。
首先,以地域特色教研成果为导向,构建“政—产—学—研—赛”多模态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当地基地实习为基础,以成果为导向,打造专业与思政、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学、教学与竞赛相融互促的“政—产—学—研—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例如“引媒入院”,媒体选派人员入驻新闻院系融媒体中心成立工作室,针对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问题,组织项目式学习,促进校内教师、业界导师与学生互动,项目成果既可成为媒体内容发表,也可冲击各级各类专业赛事,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专业学习的热情。
其次,以教学增值为目标,重塑“从全球到本土”的教学内容。从国际化视角审视和传播本土文化,依托地域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传播价值和知识体系的内容,推动本土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发展。培养学生国际化的逆向思维,提高“扎根中国看世界,以全球视角看中国”的能力,更好地理解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提升学生用国际化思维看中国问题的现场感,为“丰富国际传播理论,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试验性教学探索。
再次,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建设“两全并重+三微提升”式综合考核评价方式。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围绕地域经济社会文化特色,以微专业、微课程、微项目设计组织实施教学,以文献综述、论文、成果答辩为作业评价方式,加强非标准化的全过程、全要素综合性考核方式,设置整体性管理清单,建立课程考核的成绩构成规范和成果评比规则,增强学生学习效能,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活力。
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卓越人才培养,需要紧密贴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培养出既具有国际视野,又深谙本土文化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成为连接地方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为推动地方新闻传播事业的繁荣发展,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