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科学家精神 建设科技强国

作者: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首席专业师 戴会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1-22

  《长江三峡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一书是郑守仁院士在身患癌症,生命最后一段时间完成的,体现了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源泉之一。三峡集团作为全球最大水电开发企业和我国领先清洁能源集团,成立30年来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三峡精神,不断深化对水利水电、新能源、生态环保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三峡工程“一个标志、三个典范”高度评价的重要意义,更加深刻地感悟“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三峡集团的改革发展史,就是一部勇攀科技新高峰的创新史。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在开发建设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打造海上风电引领者、深耕长江大保护事业中,组织攻克了特高拱坝建造、水电重大装备制造、海上风电重大装备制造、深远海一体化施工、珍稀动植物保护和江河湖库水源地综合保护等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取得了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成果。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像郑守仁院士这样的科技工作者在水利水电行业树立起了科技创新的丰碑。郑守仁院士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国水利事业发展中涌现出的杰出代表。从事水利工作57年来,他满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水利事业的无比热爱,把全部心血和汗水挥洒在江河大地上,用一生书写忠诚,用生命诠释信仰。

  郑守仁院士具有严谨的科学精神,矢志创新,求真务实,是推动长江水利工程关键技术不断进步的大国巨匠。在近60年的工作生涯中,他常驻施工现场,坚持设计与施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及时解决许多与设计有关的技术难题,带领团队勇攀世界大坝建设高峰。自全面负责三峡工程设计以来,攻克了一道道世界级技术难题,创下了十几项优化设计成果,推广应用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全力研究和传授水利工程关键技术,著有学术论文50余篇、专著6部,其中《长江三峡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是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典范,为水利水电行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技术经验。

  郑守仁院士谦和朴诚,淡泊名利。他常年以工地为家,被称为“工地院士”。在两次确诊患癌后仍坚持边治疗、边工作,与病魔作斗争,与时间赛跑,更加忘我地工作。他一贯坚持民主科学决策,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并在关键问题上敢于拍板、善于决断。他注重发挥传帮带作用,激发年轻技术骨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一批骨干人才。

  我们要学习郑守仁院士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上善若水的开阔胸襟、扶危救困的济世情怀、甘当人梯的大师风范。

  我们期待加强与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全方位交流与合作,积极践行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为党和人民守护好长江母亲河,为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水利支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