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第三季度业绩集体滑坡:

电影行业正“猫冬”待春

作者:本报记者 杨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1-20

捕获.PNG


  进入11月,国内各大A股电影上市公司的第三季度财报均披露完毕。不出所料,暑期档的溃败体现在了一份份成绩单上:10家A股上市公司中,除了北京文化外,9家公司营业收入全部出现同比下滑;净利润也一样不容乐观,除了北京文化和华谊兄弟外,8家公司的净利润同比降低。只有万达电影、中国电影和上海电影三家在第三季度勉强实现盈利。

  暑期档票房表现不佳自然是第三季度业绩表现低迷的重要原因。只不过,若将目光放至今年的前三季度乃至第四季度,情况也并没有什么不同。如今,整个行业都在热切地盼望着新一轮产品释放周期的到来,在此之前,如何熬过这个冬夜、建设更宽广的业绩护城河是摆在各家公司面前的现实问题。


  暑期档哑火 三季度萧条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总票房为346.33亿元,同比下降24%。其中,第三季度(7—9月)全国电影总票房为108.66亿元,同比下降43.76%,其中每月同比分别下降38.4%、48.1%、48.5%。

  作为第三季度中最重要的档期,2024年暑期档(6—8月)表现逊色,实现总票房116.41亿元,同比下降43.6%,其间仅有7月16日上映的《抓娃娃》获得了超30亿元票房,其次是一部10亿元以上票房的影片《默杀》,而2023年同期则有多部超20亿元票房影片,30亿元票房以上有《孤注一掷》《消失的她》。

  大盘的下行直接拉垮了公司的业绩。10家上市公司中,只有3家公司实现了盈利。若要细细算来,情况更为悲观——万达电影是由于投资收益的带动,才勉强实现了0.55亿元的净利润,若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公司的扣非净利润为-0.04亿元,实为亏损状态。

  事实上,万达电影已经算是第三季度特别活跃的公司。其参与出品、主控发行的《抓娃娃》取得了累计票房超33亿元的佳绩,联合出品的《解密》和参与出品的《出走的决心》也带来了不小的惊喜。但同时,由万达影视参与出品、主控发行的《白蛇:浮生》累计票房成绩却创下系列最低,押宝的另外两部重头影片《解密》《异人之下》,票房同样不理想。综合算下来,公司整体并未能实现盈利。

  亏损最为严重的当数博纳影业。这家老牌民营电影公司自从上市以来业绩就一直不太理想。本次财报季期间,公司主控、主投的《传说》和参与出品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票房加在一起不足9000万元,这也导致了博纳影业亏损逾2亿元。

  业绩反差最严重的则是光线传媒。8月份半年报发布之时,光线传媒还是电影上市公司中的“优等生”代表,以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同比翻倍的半年成绩领跑行业。到了第三季度,公司业绩却表现平平。这主要源于公司第三季度向市场交出的作品皆为中小成本项目,其中《从21世纪安全撤离》累计票房仅1.12亿元。虽然光线传媒前三季度的数据还是比较亮眼——营业收入为14.42亿元,同比增长55.37%;净利润4.61亿元,同比增长25.08%。但是主要还是在吃第一季度《第二十条》的“老本”,后续并没有更优质的项目。

  三季报中“唯二”的惊喜,或许来自久陷泥沼的北京文化和华谊兄弟。由于近年来着力推动降本增效,持续优化负债结构,华谊兄弟的债务和营业成本均呈现下降态势,亏损规模进一步收缩。不过在核心业务内容方面,华谊兄弟的表现仍然不够理想。第三季度中主控的《狗阵》《来福大酒店》两部影片累计票房均未破亿。北京文化报告期内有《异人之下》《一雪前耻》两部影片上映,虽然票房平平,可是对于底盘小、业绩处于谷底的北京文化来说,仍然起到了不小的拉动作用。


  储备粮充足 多条腿走路


  按照现在的市场走向,电影行业2024年总体业绩并不乐观。进入第四季度后,国庆档表现也同样低迷,除了中国电影的《志愿军:存亡之战》以11.6亿元票房夺得国庆档冠军之外,并没有其他特别亮眼的影片。目前全年仅剩一个热门档期,即从12月下旬开始的贺岁档,但近年来贺岁档影响力逐年势弱,至今没有重磅影片官宣定档。这也意味着,电影行业若想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业绩逆袭,基本无望。

  今年是典型的电影小年,新片的上映数量减少,观众的观影热情不高,票房收入相对较低。这不仅是由于全行业性的产能不足,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多个头部体量项目因制作周期问题赶不上年内释出。不过,从各家公司提供的储备片单来看,2025年新片供给有望“跟上”。例如,中国电影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小小的我》,博纳影业的《蛟龙行动》《克什米尔公主号》《智取威虎山前传》《人体大战》,光线传媒的《“小”人物》《她的小梨涡》《透明侠侣》《墨多多谜境冒险》,万达电影的《唐探1900》《蛮荒行记》《千万别打开那扇门》《转念花开》,北京文化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上海电影的《小妖怪的夏天:从前有座浪浪山》等,都有望在2025年集中上映。

  除了积极储备优质项目,各家公司也多管齐下,依托自身优势,试图改变单一的业务结构,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

  例如,万达电影结合各档期打造差异化营销活动,结合重点影片紧抓精准客群,拉动票房增长。同时,探索影院经营新模式,打造了首家“花花世界”爆米花专营店,通过创新的风味食材和互动消费模式,打造可逛、可打卡的电影文化生活新空间。此外,还与头部游戏《原神》开展跨界联动合作,提高衍生品销售收入的同时有效促进人次和票房转化。

  上海电影有序推进大IP 开发业务,先后与光明乳业、星巴克、必胜客、宝马等知名品牌在食住行玩等领域展开 IP授权联名合作,并与《光遇》《决战平安京》《永劫无间》等多款多类型游戏开展联动,总传播曝光量超过30亿。

  博纳影业正积极开拓电视剧市场,由黄轩、王雷主演的剧集《上甘岭》于10月中旬开播,并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成绩。此外,博纳影业还大力发展AI技术,推出的国内首部AIGC生成式连续性叙事科幻短剧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7月在抖音上线。

  光线传媒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电视剧开发经验,目前《山河枕》《春日宴》《我的约会清单》等剧集项目正在开发过程中。同时,公司艺人经纪业务稳健,参与的扬州市空港新城影视文旅产业基地片区开发建设PPP项目中的扬州影视基地一期已投入使用。

  电影行业虽遇小年,市场的活跃度大大降低,但是,这也未尝不是一个调整期,让行业积蓄力量,为即将到来的旺季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