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最后一次通话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1-15
朱如新是我今天演讲故事的主人公,而《最后一次通话》是我20年记者生涯中,最为痛楚的一次采访。
今年的4月3日上午,由于连日来的强降雨,导致我所在城市多个乡村被淹。
灾情就是命令,我第一时间火速赶往受灾最严重的众埠镇方家村进行采访。途中,我电话联系了驻村领导,众埠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朱如新。
电话里,他急匆匆地告诉我现在洪水已经开始进村了,他正赶往村里一些低洼地段的留守老人和孩子的家中看一看。说完话,他就匆忙挂断了电话,随后通过微信给我发来了一个定位。
赶到朱如新发给我的定位点时,眼前是一片汪洋,进村的唯一道路也被洪水淹没。方家村党支部书记方光明站在路边哭喊着“快来救人!”我急忙上前问他怎么回事,他情绪激动地向我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几分钟前,他和朱如新一起巡查汛情时,经过这里,发现一辆汽车强行涉水通行时被洪水冲走,朱如新赶紧让他呼叫救援,自己连衣服和雨鞋都来不及脱就跳入水中去救人,他在水里用尽力气试图营救拼命挣扎的落水者,可是湍急的洪水猛地一下将他冲走了,现在水中有4人处于失联。
听到这里,我全身颤栗起来,我怎么也不敢相信,20分钟前还在和自己通话的人,就这样消失在眼前的这片洪水中。我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随即拿出了无人机在水面开始搜寻,但始终寻找不到失踪人员的身影。
随后赶来的救援力量也投入到了搜寻当中,很快,在车顶等待救援的司机被救上岸来。根据司机提供的一些情况,当天下午,车内3名乘客的遗体被先后打捞上来,而救人的朱如新仍然处于失联中。
趁着空当,我整理了英雄救人的图文和视频向外推送,先后40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乐平好干部舍己救人”的消息顿时成为网络热搜。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天色也越来越暗,现场1000多名干部群众,在事故车辆周边2000多平方米的区域,展开了地毯式搜寻。与此同时,乐平95万人民都在期待一个奇迹出现,大家都在祈盼着朱如新能够平安归来。
然而,奇迹最终没有出现。次日凌晨3点左右,洪水慢慢退去,朱如新同志的遗体在离事故车辆不远的地方被发现,他静静躺在一条田埂上,双手还高高托举着,仿佛是在用尽生命最后的力气将溺水者托举出水面。
救援人员抬着朱如新同志遗体,缓慢地走到了岸边,现场所有人向英雄三鞠躬。此时,我的双眼含满了泪水,我用模糊的视线快速捕捉到那个令人心碎的瞬间。
看着亲人追赶着灵车,呼喊着朱如新名字的时候,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我紧握摄像机的双手颤抖着,跟随着人群一路拍摄……
此时,天空慢慢变白,当地群众得知朱如新救人牺牲的消息后,自发买来鲜花,他们用最淳朴的方式缅怀着心中的英雄。
事后,我们对朱如新的事迹进行了追踪报道。采访中,方家村村民方长根拿出他亲手写的“人民公仆”四个大字,他说这原本是村民们送给朱如新的一片心意,没想到这么好的一名干部就这样突然走了,太可惜了。
在外地打工的村民孙有生,得知朱如新牺牲的消息后给我打来电话,他在电话里激动地说在2022年抗洪抢险中,自家房屋被淹到了二楼,是朱如新用身体做人梯,把他们一家给救了出来。
村民们的真情诉说,广大网友的至心留言,反映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
朱如新同志作为一名党的干部,27年来一直深深扎根基层乡镇,他和千千万万的基层党员干部一样,平凡朴实得如同乡间路旁的行道树,可每到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们总是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
伟大来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朱如新的事迹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他被先后评为“烈士”“见义勇为勇士”和第二季度“中国好人”。
今天,朱如新同志走了,但他并没有离开,他的精神已化作千万棵青松的种子,播撒在这片他深深热爱的红土地上。
我是一名从业20年的记者,我讲了20年的故事,仍然没有讲完;我立志做一名好记者,今天依然还在路上!而《最后一次通话》的采访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脚下的泥土和笔尖的真情。
什么才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呢?就是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要勇敢地冲上去,这才是党员!什么才是一名记者的使命呢?我要用镜头去记录这种精神,把它传递出去,让世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