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评全国示范活动、成为全省首创品牌……
安徽滁州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有妙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1-0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板块中,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按照“布局科学、规模适当、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要求,积极进行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网络,在安徽省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上呈现出较强的地域特色。
创新“文化空间+”模式
滁州市加速建设公共文化空间线上线下互补、城乡互联、“公益+商业”互融的阅读服务网络,选址实现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景区”,打造复合型文旅阅读空间。5A级景区琅琊山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皖东明珠”之美誉,滁州市提取琅琊山水、亭阁元素,打造醉翁亭外观的文化旅游网红地标,让阅读空间走进景区,通过增加景区相关的图书阅读、研学活动、文化创意、书香教育等元素,实现旅游+阅读。
“+历史”,创建承载丰富文化内涵的阅读空间。滁州市让阅读空间走进博物馆、图书馆,提炼滁州自然风物、历史文化、特色古籍,打造滁州市专有的文博书苑、襄水书坊、文化书苑,让历史文物“活起来”“用起来”。
“+企业”,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琅琊区撬动社会投资300万元,与新华书店、百科书店、求学书店和厚德书院等实现阅读空间共建共享,牵手城市运营机构、亲子机构等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全民阅读、文化传承等阅读服务,实现阅读服务的多场景应用体验。
“+人文”,打造书香充盈、场景多元的文化体验场所。让书香飘满庭院,使阅读走近百姓,通过百姓宣讲、百姓活动、百姓培训,让百姓真正感受到文化的鲜活性,让阅读成为百姓生活的一种习惯,一种享受。如天长瘦梅书院以庭院式古院为依托,藏书以传统国学书籍为主,常年举办国学经典诵读等传统文化系列阅读推广活动,是传统文化宣传和实践场所。其开展的“梅姐姐故事会”“小鲁班手工坊”阅读推广活动被评为全省优秀阅读推广案例。
“+古城”,有效盘活古城闲置空间资源。坚持设计做减法,细节做加法,最大限度保护古城既有建筑和植被状态。如天长书房·民国藏书楼,是具有民国风格的新型城市阅读空间,藏书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作品为主,附有典藏书籍、地方文献等,让“老建筑”旧貌换新颜,激起“老人”难舍之情,留给“新人”美好记忆,激活“流量密码”,提高古城老宅的使用率。
截至目前,滁州市已建成11个图书馆、160个图书馆分馆、112个乡镇文化站、47个公共文化空间点位、1029个农家书屋,连点成线、连线成面……通过将散落在各地的阅读空间、书柜串联起来,构建纵向贯通、横向互动的阅读平台,推动滁州全民阅读建设,基本实现城乡公共阅读全覆盖。各类公共文化空间正在散发书香,传递着阅读的力量。
建设阅读新场景
依托新场景,拓展新体验。滁州市公共文化空间均开通数字阅读,着力优化“指尖阅读”,让公共文化空间成为群众身边时刻在线的知识“充电宝”。依托互联网阅读平台,办优、办新、办实阅读活动,推出“听、说、读、写、猜、教”等系列阅读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据统计,2023年8月1日至2024年7月31日,全市公共文化空间服务总人次为499.15万,全年总活动4958场次,超10万人次参与活动,网络互动量超4万人次。
依托新技术,创新新载体。滁州市积极引入云计算和互联网通信等高新技术,构建出集图、文、声、借、阅、还于一体的“数字化立体阅读服务”模式,注重设施设备和载体创新,实现统一配送、统借统还、图书漂流。读者不仅能享受传统的看书、听书,还可以沉浸式互动。部分城市阅读空间配置有声读物墙,数字资源展示墙扫码即可阅读、喜马拉雅朗读亭供市民听书和朗读录音、数字资源阅读机为视力障碍人群和未成年人提供方便,真正让群众享受到数字书屋带来的阅读便利。
依托新媒体,扩大影响力。滁州市统一“阅滁州”LOGO,建立“阅滁州”微信公众号、视频号、读者群等,通过滁州阅读空间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馆内信息,让读者第一时间了解活动最新动态,方便读者反馈问题,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宣传模式。同时,滁州市主动走进中小学、高校、社区发放宣传单页、进行各种活动专题介绍,扩大宣传。
以新品牌拓宽发展路径
近年来,滁州市建品牌提质量,将“颜值”高、功能强、服务好的公共文化空间建在老百姓家门口,不仅有借阅还书、休闲体验等基础功能,更结合了文化活动、城市展示等,成为一个多功能的文旅融合型综合性城市休闲空间,基本实现周周组织不同文化活动,月月一个主题。
与群众同步,打造有特色的互动品牌。2023年滁州市以“阅滁州”文化品牌为依托,联合六一书苑开展“书香进夜市 文化惠民生”滁州市文化夜市活动。活动历时9天,参与人数近2万人次,网络互动量超20万人次。汇集非遗体验、文创板块、跳蚤市场、图书市集、闯关赠礼等活动,滁州文化集市活动是对城市文化的全新诠释和大胆尝试,在全省也是首创。
与游客共享,打造主客共享的阅读空间。滁州市在历史文化街区遵阳街,依托遵阳书苑举办滁州市首届“阳明文化活动周”,活动以“打造品牌、赓续文脉、凝聚共识、促进消费”为目标,三个篇章七大系列活动丰富内涵、外延,不断提升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多维度呈现了滁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层次。
与百姓同乐,创建人人参与的全国示范活动。2023年4月,滁州市联合文博书苑成功举办了第十届书香安徽全民阅读(皖美乡村阅读推广)活动暨书香滁州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活动期间,滁州市举办了趣味阅读打卡挑战赛、图书漂流公益活动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滁州特色的线上线下活动,引导全市人民用书香充实心灵,为新时代现代化新滁州建设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该活动被中央宣传部印刷发行局评为全国示范活动。
收获三点启示
滁州市通过多年阅读空间建设,总结出了三点启示。
一是多种业态,提升服务。整合各类资源,融合多种业态,积极推广文化+教育、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科普、文化+普法等模式的公共文化空间,为群众提供融合公共阅读、艺术普及、电影放映、咖啡餐饮、休闲娱乐等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如天长市“多元化沉浸式文化综合体空间”获得安徽省数字文旅创新实践十佳案例。
二是多方参与,多元融合。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艺术中心引入社会资本建设、管理和运营,入选财政部优秀PPP案例项目。如天长的兰芬书屋、瘦梅书院、城市书房3个城市阅读点,通过公开招标引进第三方建设运营,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突出地域,因地制宜。注重资源有效整合,将公共文化空间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例如,来安县根据城市与乡村特点及文化特色,在新安镇、汊河镇因地制宜打造两处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这两处公共文化空间集文化娱乐、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作品展览、体育健身、图书阅览、团队活动等内容为一体,覆盖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服务所需的现代化、多功能的社区文化服务中心。
未来,滁州市将继续以“书香滁州”文化品牌为引领,通过更多文化活动和文化项目,赋能全市文化蓬勃发展,让城市更具活力和魅力。
(作者单位: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