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民出版社编辑钱丛运营个人短视频账号“眉的说”,全网粉丝300多万,作品全网播放量近10亿——
是图书编辑,也是“百万网红”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9-23
钱丛在直播间推荐自己担任责任编辑的图书《鲜为人知》。
两年时间,创作300多个作品,全网播放量近10亿。或许浙江人民出版社编辑钱丛自己也没有想到,做了14年图书编辑,有一天会成为“百万网红”。
近日,全网拥有300多万粉丝的视频创作达人——“眉的说”的运营者钱丛,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分享了她的经历以及短视频账号运营的心得。
跨界新赛道。2022年8月底,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号召旗下各单位“投身”数字融合,浙江人民出版社倡议各部门编辑积极参与,开通自己的短视频账号。
就是从那时起,钱丛开始运营自己的短视频账号。因为她从小喜欢“眉”字,在社交平台都自称“眉”,既然是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索性取名“眉的说”。这个名字谐音“没得说”,希望账号好到没得说。
“刚开始做短视频只能用4个字形容,就是‘毫无章法’。”回顾起号阶段,钱丛颇有感触,一个图书编辑转型做新媒体领域的创作者,跨界到新赛道完全是零经验,只能凭兴趣和热情去尝试、探索。
第一个月,讲外国文学、作家逸闻、诗词、图书,每天发视频,钱丛做得并不轻松,但播放量雷打不动在500以下,确实让人气馁。
“我大学读的是中文系,又做了14年的出版社编辑,传统文化是兴趣所在,因此我的账号定位就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钱丛是个不服输的人,耐着性子反复试错,结合自身内容创作特点,不断关注后台数据分析。
短视频创作与传统文学创作甚至微信公众号一类的新媒体创作有很大区别:不仅要有个人风格,能够带动情绪,还要把握好节奏,能经受数据的严苛考核。
一个多月后,转机出现。一条讲述作家路遥写作经历、爱情故事的视频,在抖音、快手双双打开局面,抖音播放量突破360万,“眉的说”一夜之间涨粉一两万。播放量被困500以内的“魔咒”被打破,之后,账号还有了一个固定栏目,叫“作家故事”。
“起号是最艰难的阶段,账号的成长是不断起伏的过程,一定要调整心态,坚持创作,深耕内容,持续更新。”钱丛说,目前“眉的说”已经在抖音、快手、视频号、小红书、B站等平台都开通了账号,全网粉丝300多万,其中,抖音138.1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央广云听等平台也会同步内容。
不断出爆款。“你总能把人带入相应的时代,感受着诗人的心境。”“不愧是才女!与其说是评说,不如说是如歌如诗!”在“眉的说”推送的每个视频下,网友总是不吝赞美。
许多视频让人印象深刻。比如“眉的说”抖音、视频号的置顶视频《长江》,点赞都有10万+。6分多钟的视频,钱丛旁征博引,将长江发源地流经地的人文历史、诗词歌赋娓娓道来。
有关长江、黄河的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5500万,为账号吸粉持续至今。爆款的诞生是否有迹可循?传递情绪、引发共鸣、给人思考,是钱丛创作内容的特点。
“我在写作中会投入很多情感,读自己写的文章有时会落泪,录制视频时也很投入,有自己的情绪表达。”钱丛说,她从小在长江边长大,老家离长江不到100米,对长江的感情深入灵魂。《长江》成为爆款,是因为拨动了人们对母亲河共同的情感,这一江水在每个人的血液中流淌。
“眉的说”不少视频播放量都在1000万以上。钱丛认为,爆款背后,创作者要认清并遵循短视频的创作和传播规律。
内容可以长,但要有精华。内容优质更容易获得系统推荐。《黄河》《长江》都超过6分钟,有的视频是10多分钟,流量同样出色,其中的关键是内容有情绪价值,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内容老生常谈就要讲出新意,用“新瓶”装“旧酒”,有独到见解。“眉的说”最近发布的《国清寺》,开头“这里是全中国最任性的一座寺院”,在3秒内抓住人们的好奇心,视频在抖音、视频号点赞38万+,全网播放量超过2100万。
“眉的说”内容不跟风,但也不回避热点。比如歌手刀郎的《罗刹海市》发布后舆论发酵愈演愈烈,钱丛则从《罗刹海市》讲聊斋、讲爱情故事、讲歌词中的文学典故等,系列视频做了8个,最高单条播放量突破3000万,点赞达100万。
带货有妙招。流量起来后,钱丛也通过短视频带货,主要是图书和文创。有网友在带货视频下留言感慨:“带货最高级的形式是怎么样的?就是一点都不像带货,只是在润物细无声地分享好书、好故事、好心得。”
“个人精力有限,我都是利用工作之余做内容,没有更多精力做变现规划。目前一个月会带一两本书,都是自己看过觉得不错的。”钱丛说,选品契合账号内容属性是第一选择,要有内容可讲,不能纯粹卖货。“凸显内容的情绪价值,增强用户的认同,下单就会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今年5月,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热播,钱丛带货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一书,单条视频带来6000多册的销量。钱丛说:“我在青海待了7年,对李娟老师的文字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她写的那片沃土,我有过类似的生活经历,因此写的图书文案都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不仅是书,文创也一样,钱丛说,要让用户看到产品的文化属性。比如有款1∶1复刻的《千里江山图》,售价接近3000元,钱丛带货售出约200套。还有一款售价798元的青花拾亿杯,也卖出500来套。
钱丛的心思还是在内容创作上,三四天推送一个视频,还不能影响工作,要付出很多心力。好在这是一件互相成就的事情:编辑工作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给予创作底气,视频内容也为编辑出版带来很多优秀选题。
“我有很多想讲的内容,也做了很多选题规划。比如诗词人物、名山大川、文物古建,还可以讲讲每个省的文化,只觉得时间不够用。”钱丛语气温柔又有力量,“我的创作没有天花板,流量的天花板在哪里,我想看看。”(本版图片均由受访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