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专教材“金牌编辑”这样炼成

作者:本报记者 范燕莹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9-23

  尺寸教材,悠悠国事。教育强国建设离不开高质量教材的有力支撑。出版精品教材,打造属于自己的编辑代表作,这是很多教材编辑心中的奋斗目标。

  由中国编辑学会和新华书店总店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新华国采教育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第六届全国大中专教材“金牌编辑”表彰大会近日在京举行。会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获得表彰的其中3位代表,他们分别来自于高校思政教材、职业教育教材、医学教材3个领域,请他们结合自身工作谈谈如何成长为一名大中专教材“金牌编辑”。


  杨晓娟:做专业乐业敬业出版人

  编辑要发扬工匠精神,锤炼看家本领,打造属于自己的代表作。对于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审杨晓娟来说,她的编辑代表作有多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入选中宣部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2023年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选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特等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2018年版)》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一等奖……

  在杨晓娟的职业生涯中,她先后从事过中、高职教材和青少年教育、学术研究等社会用书的研发出版工作,这为她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政课教材编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0多年来,杨晓娟先后负责高校思政课4门课程近20种教材教辅的编辑工作,其中马工程重点教材4种,多种思政教材获得国家级荣誉。

  作为思政课教材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她深刻感悟到,要做好一名新时代优秀思政课教材编辑,必须强化以下4种意识:政治意识,把好教材意识形态关;精品意识,打造新时代精品教材;服务意识,做好教材出版“推进器”;创新意识,推动思政课提质增效。

  杨晓娟所在的高教社历来重视对年轻编辑的培养。作为老编辑,她对年轻编辑的“传帮带”更多是通过共同参与思政课教材教辅编写出版全过程,在完成上级部门、编写组交办的各项工作和编辑出版环节的每一项任务的过程中,边指导边总结,实现编学相长,共同进步。

  针对年轻编辑在经验、专业和稳定性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杨晓娟的建议是:年轻编辑要密切关注国家重大政策、会议精神,关注数字化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与思政课教学新特点;强化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注重与上级部门、编写组、读者以及出版社内部各环节的沟通交流,为职业发展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和关系;学会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专注、好学与谦虚,增强信心和职业荣誉感,密切跟踪学科动态,持续提升自己的学科专业能力和编辑业务能力;努力增强责任意识,坚守职业道德底线,自觉服从主管部门和教材编写组特别是首席专家的工作安排,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饱满的热情和踏实的态度确保教材顺利出版。


  张振华:秉承“三高三严”出版精神

  “把教材出版作为体现国家意志的一项光荣而神圣的工作;把职业教育教材视作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教学的基础载体。”在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职教技术出版中心编辑部主任张振华的心中,一本优秀的职业教育教材,通常以课程教学为中心,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将企业典型案例、工作任务、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内容要求融入教学内容和评价。

  在10余年从业过程中,张振华始终秉承“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和“严肃、严密、严格”的“三高三严”的科学出版精神,服务中国职业教育的创新与改革。在职教教材出版方面,张振华负责的《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第四版)》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一等奖;《汽车性能评价与选购》《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33种装备制造类教材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这些教材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张振华说,其编辑思路主要集中于,精心策划和出版一批能够满足国家科技需求、体现国家意志、展现国家科技水平的成套成系列的优质新形态融媒体教材和富媒体云教材;教材要基于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符合教育类型定位、适应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等。

  除了传统的纸质教材编写,近些年,张振华还参与了多种新形态教材的研发工作。如围绕装备制造等主要专业领域,策划出版了90余种新形态融媒体教材,其中近2/3获评国家级和省级规划教材;在教材出版转型及教育信息化融合方面,依托相关课程平台,策划并开发了2个系列18种交互式富媒体云教材及在线课程,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信息化学习资源。

  面对当下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的发展趋势,张振华说,编辑在工作实践中应牢固树立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的思维与意识,根据政策、产业、教学需求的变化,不断研究新政策、新需求,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坚持“岗课赛证研创”融通,落实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打造专业化、系列化、精品化、数字化的优质新形态融媒体教材、富媒体云教材及在线课程,服务“三教”改革,赋能新质生产力。“编辑出版是一项需要毅力与恒心的长期事业,需要持续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专注力,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精进、提升。”张振华说。


  贾艾莎:“一字一句磨出来”

  “医生不允许有差错,教材更不允许,对于检查指标,差一个数字,可能就是危急值;对于用药剂量,差一个小数点,可能会成为中毒剂量。教材的目的是要助力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合格的医学工作者。保证医学教材质量,责任重大。这是每一名医学编辑都应始终恪守的信念。”人民卫生出版社策划编辑贾艾莎对于医学教材出版这样理解。正是始终恪守这样的出版信念,因此在她的心里,编辑这项工作没有捷径,需要一字一句地磨出来。

  心无旁骛、潜心耕耘,这让贾艾莎在医学出版领域实现了个人编辑职业生涯的快速成长。其中,她参与的“中华影像医学丛书·中华临床影像库”获得了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作为主要执行者,贾艾莎全程参与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第三轮医学研究生规划教材的调研等工作,并作为责编,完成了其中11种教材的出版。

  贾艾莎介绍,为了确保教材高质量出版,医学教材编辑要对国家教育方针、医教协同相关文件、卫生健康政策、人才培养规划及教材建设相关规定有透彻理解,能对各专业院校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优势特色等全面掌握。另外,较高的政治素养、科学素养、编辑职业素养和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策划能力、审稿能力、沟通能力等,都必不可少。

  “每项能力都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夯实,逐渐积累,融会贯通。这其中没有哪一项是不重要的,但是我认为最难的,是保持持续不断学习的能力。”贾艾莎说,学习能够让编辑在快速发展的医学专业领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把握稿件内容,甄别科学问题,不断拓宽视野,打破僵化的思维定式。

  针对年轻编辑工作中的普遍问题,如政治素养尚显薄弱、策划选题无从下手,贾艾莎认为,应首先提高对把关书籍导向、意识形态的重视程度,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勤查多学,提高政治敏感度和判断力,将把关意识贯彻在选题策划、编辑加工等出版全流程中。另外,应多了解医学、教育和出版的动态信息,培养调研习惯,注重与主编交流,可由此获得选题灵感,找准选题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