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空与当代精神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8-30
文学是关于时间的艺术,因为人类的精神变迁在时间中得到展现,而地理则塑造了人类的生存方式,《易经》中就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文学与地理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类基于审美,当然包括生产实践而与地理环境建立的关系。千百年前的人类故事,相隔千万里的异域风物,之所以在作家笔下能够被唤醒,关键在于虚构作品聚焦了时间和地理折射下的人类心灵状态,将人文历史与当代精神汇聚成一场文学盛宴。
邱华栋的长篇历史小说新作《空城纪》以龟兹双阕、高昌三书、尼雅四锦、楼兰五叠、于阗六部、敦煌七窟六章,讲述六座古城遗址的故事。这些古城故事,由古代、近代延伸到了当代,历史与当下在文本中汇合,在六个部分的最后,小说主人公身临古城遗址,并发生了和这些地方的深刻联系。小说思绪飞扬、想象绚烂,以现代文明的视角重寻西域古城的历史传奇,努力在纸上复原盛代元音,称得上是一次现代精神意义上的文学“凿空”之旅,同时以远古的厚重照亮现实,建构起穿越时空的人文精神。
刘醒龙创作的《听漏》作为“青铜重器”系列长篇小说之一,本质上也是一部集“知识考古学”“文化考古学”和“抒情考古学”于一体的历史文化作品。小说以文物和考古这一特殊视角,将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群体、文化与人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知识分子,因此,小说反映了在九鼎七簋奥秘的探寻过程中,一群知识分子在学术研究体制之下的工作和生活,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除了要面对考古知识和技术问题,他们还要面对作为知识分子的内心挣扎和选择。
宁夏女作家马金莲创作的长篇小说《亲爱的人们》分为上、下两部,近70万字,以西海固地区农民家庭马一山家三个子女的奋斗故事为核心,从20世纪80年代末写到21世纪的当下,既有个人及家庭的命运史,又有易地扶贫搬迁的村庄、乡镇变迁史,还有中国改革开放后,尤其新时代以来的国家发展变化史。作品通过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地域和全国的关系、农村和城市的关系,将西海固人民的有血有肉、可信可爱写了出来,宛如一幅宏大、丰厚、鲜活的中国西部山乡巨变图。
凸凹的短篇小说集《京西故事集》描绘了京西大地的山川河流、人情风物、历史变迁和文化经脉,以悲悯的审视和批判为底色,深刻地揭示了时代的作用,民间的生存状态、情感样貌和生活智慧,呈现出文化眼光、温暖叙事和人性关怀的艺术品质。作者立志“为乡土立传,为生民塑魂”,以世界乡土文学的经典为坐标,深入北京的乡土文化肌理,立足于揭示人与土地的关系,写出了面向未来、面向城市的大地道德和乡村寓言。
《无尽青春故事》以时间轴为线索,分为三大部分:日出、大山和早春,共收录了28位作家的青春回忆故事。这些作家中不仅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福克纳、海明威,还有普利策奖得主布思·塔金顿、玛乔丽·金南·罗林斯,以及普鲁斯特、赫胥黎和雷格厄姆等名流大家。这不仅是一本回顾青春的文学选集,更是一次对人性深层次的探讨。它提醒我们青春不仅仅是一个年龄段,更是一段心灵的旅程。那些在青春期经历过的欢笑与泪水、爱与痛,都是构成我们人生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故事都已成为历史,但无论其中的人物最终走向何方,他们的青春故事都会留存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的成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