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出版社:

坚守城市出版“根与魂”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

作者:柳宗慧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8-12


  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如何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是出版单位必须要回答的时代之问。同时,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和路径,应该不是千人一面一个标准的。每个出版社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特色定位,探索一条适合的道路,内外兼修,把高质量发展的共性要求和个性特色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好局面,共同推动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转变。

  广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中心城市,在新时代发展中又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和责任。广州出版社作为城市出版社,传承城市文化、赓续城市文脉,打造与广州城市地位相匹配的现代出版企业是发展的终极目标。为此,出版社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出版高质量发展之路。

  找准高质量发展的定盘星:锚准出版定位,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穿合适的鞋子、在正确的道路上,才能行稳致远。如何把准方向找准定位,把优势和定位紧密结合,是高质量发展的定盘星。近年来,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锚准“粤港澳大湾区有深厚文化底蕴依托的城市出版社”的形象定位,以及“小而美、专而精”的品牌定位,在以下方面发力:

  与时代同频,讲好中国故事。主题出版始终是城市出版社的重要责任。我们紧随时代脉搏,着眼国家大局,同时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以小切口大视角策划呈现时代华章的好故事。近年出版的《虹起伶仃:逐梦港珠澳大桥》《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什么是共产主义》《今生不再相见》等都取得了较好的“双效”。

  与城市同行,讲好广州故事。立足广州特质,深挖丰厚的岭南文化、红色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资源,打造“双创”精品,助推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围绕“读懂广州”主题,我们陆续推出《文学里的广州》、《博物馆里的广州》、“《广州大典》普及书系”等,从各个方面呈现鲜活生动的广州。同时,我们借助全民阅读活动平台,以及遍布全城的“花城书房”,让更多的读者通过穗版好书读懂广州。

  与市场同向,走好品牌之路。除坚守城市的“根与魂”外,城市出版社还应跳出地域局限,集聚更多优质资源,在市场上锻造品牌。为此,广州出版社在北京设立出版中心,在社内设置市场图书事业部,争取优质名家名作资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俗普及读物、青少读物领域持续耕耘,陆续推出了“诗教中国”“青春国学课”“名家说经典”等系列,创作风格灵动、装帧设计精美,逐渐形成了“广州版”特色。

  坚守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提升出版质量,强化精品意识。

  出版高质量发展强调出版物“质”的提升。提升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既是我们对编校业务人员培训的重点,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广州出版社围绕“做专教育出版、做优主题出版、做精文化出版、做活青少出版”,不断优化出版结构、提升选题质效、强化质量管理。

  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精品出版规划指导下,广州出版社精品出版渐出成效。如《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绸之路》等项目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出版专项规划,《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入选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今生不再相见》入选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消失的名菜》入选2023年“中国最美的书”等。

  寻找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重塑出版文化氛围,打造高素质出版队伍。

  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发展如火如荼,但是在文化出版领域,优秀人才的引领力和创造性仍不可替代,出版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播媒介,对文化知识的“编辑力”仍然是核心优势。

  为了培养集聚不可替代的编辑力,广州出版社通过优化组织结构,以双向选择的方式组建有情怀、素养好、创新强的策划出版团队,激发全员创造力、竞争力和活力;通过充实出版专家库、制订创新业务职业经理人制和优秀应届生扶持制等,强化人才内培外引;优化以精品生产为中心的评价体系,构建以创新能力、精品质量、出版实效、价值贡献为导向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试行出版专业人员师徒制、导师制,以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出版业应有的文化氛围,提升编辑人员的职业尊严,鼓励编辑践行出版工匠精神、多出精品好书。

  提炼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加强融合出版业态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广州出版社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

  一是在内容储备方面,梳理近年来的出版内容资源,尤其是岭南文化和广府文化题材,进行整理、分类、加工,为下一步创新呈现和数字化开发打好基础。

  二是在营销方面,大力加强新媒体运营,多元化拓展营销渠道,使好书精准找到读者。

  三是在技术方面,正视人工智能给出版业带来的持续性和加速性影响,在出版流程上积极引入新技术,探索人工智能在选题策划、文图创作、编辑校对、排版设计、营销发行等方面的运用。

  四是产品设计和形态方面,以读者阅读体验为中心创造更多的阅读消费场景,将产品从纸质阅读延伸到音视频、AR和VR体验等,从一本书延伸到与内容消费紧密相关的文创书礼、文化研学等,从传统的做书、卖书转向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以“一本图书,多种互动形态”的模式,推出《粤剧表演艺术大全》《新广府童谣》等融合出版物;在《文学里的广州》《消失的名菜》图书基础上,开发书香馥郁的“城市书礼”;围绕《一座山读懂一座城》《穿粤记——发现广州宝藏》等书,开发配套的研学路线,引入本地文化商业资源;推出以“广搜遗珍 阐扬风雅”为宗旨的“广雅”丛书,以独具广府特色的岭南书院为依托,为文化讲坛提供持续的名家和内容资源;与知名作家蔡崇达合作创办新锐文学辑刊《热浪》,以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活动基地为支撑,构建全国性的青年文学创作、出版、推介、交流平台。

  (作者系广州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