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短剧推出“星火计划”——

新合作模式让编剧不再“寒心”

作者:本报记者 杨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8-07


芒果TV和多家文化影视公司签约,提前锁定一线创作者和优质剧本。芒果TV 供图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在内容行业,编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面对当前连连“上新”、时时“催更”的剧集市场,编剧似乎有些“供不应求”了。

  在不久前举办的芒果短剧“星火计划”暨编剧大神研讨会上,湖南广电宣布将微短剧发展上升到集团战略高度,大力推动芒果短剧“星火计划”,力求将芒果TV聚焦短视频内容生产和消费业态的“大芒计划”做大做强,升级“新风芒”。

  采访交流中,记者捕捉到一个重要的核心信息:在未来微短剧发展之路上,芒果TV将更加重视编剧力量,并将从“人、激励、成长性”三个维度构建微短剧编剧成长生态。


  回归专业创作


  当下,微短剧行业依然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内容良莠不齐,“逆袭”“霸总”“重生”等所谓“热门”题材同质化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部分微短剧打“擦边球”等现象仍有偶现。

  市场呼吁价值观正确、品质上乘、打动人心的作品,既不能曲高和寡,又不能降格以求,还不能随波逐流,更要打通下沉市场,锁定普通人,尤其是年轻人。

  “长内容专业团队入局微短剧是必然的趋势,从野蛮生长到逐渐专业化、职业化,才是未来微短剧的发展趋势。”中国电视剧编剧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余飞告诉记者,如果更多专业的编剧、导演团队能够进入微短剧赛道,这一行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行业并没有所谓的鄙视链,“能拍好80集的导演未必能拍好三五集的系列作品,而能将三五集故事讲得好,也是能力的体现,归根结底还是内容质量问题。”在余飞看来,大量情绪化的内容短暂堆积喷薄过后,最终必然是要回归专业和理性的创作。“这边霸总唱罢,那边霸总登场,没有故事链,画面粗糙,情感表达缺失,同质化内容看多了,观众也会疲劳。”

  对于“入局的专业创作者多了,整体内容质量是不是也能同步提升”的问题,很多参与者表示,“试一试也无妨。”


  挖掘“人效”潜能


  “星火计划”的推出,其初衷无疑是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创作者来“试一试”。

  具体来看,“星火计划”意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性激励机制与财务性分账计划,吸引优秀编剧或团队与芒果TV签约,进而将平台资源向签约创作者倾斜,以提升“人效”,增加优质内容的生产效率。

  记者观察发现,其路径大致有三:其一,集聚产业上游核心资源,不再强调“单项目定制采购”,而是打通师徒“传帮带”制度,为成熟签约编剧配备3—5名新人编剧,组成团队,搭建老带新的“师徒制”通道,为新人编剧提供快速成长训练营;其二,打通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10余所行业头部高校,以及知乎、番茄小说等平台的人才通路,开源扩容内容创意人才;其三,在芒果体系内搭建全面的成长生态和晋升机制,鼓励编剧从新人成长为独立编剧、资深编剧,累积“爆品”数量,直至成立个人工作室。

  “我们推出这个计划,主要是想给青年编剧更多成长机会。”芒果TV“大芒计划”工作室部门总经理周裘谈道,新人编剧可能技法上会弱一点,但是只要有好的想法与创意,就能够先与成熟编剧合作,慢慢获得成长。而芒果TV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顺畅的上升通道。“比如,可以从比较容易操作的三五分钟的竖屏剧开始,之后再到10分钟左右的横屏剧,一步一步加深合作。”

  在拥有长期短剧制作经验的万合天宜创始人柏忠春看来,“微短剧是最容易培养出优质创作人的载体。”柏忠春表示,微短剧赛道给了很多创作人展示的空间,很多年轻创作人才走通了从广告到微短剧再到电影的途径。只要创作人本身具有想象力,创作公司就能为其提供机会,崭露头角并不是梦。


  打通商业路径


  构想总是美好的,但战略升级的关键仍离不开对上游创作端真金白银的支持,也就是要从现实层面提升参与其中的编剧的待遇。正如余飞所感慨的:“目前还没有真正符合(行业)价值的报酬、利润反馈,职业创作者很多还在观望而没有下场。”

  因此,除了内容上的迭代探索,商业模式上打破唯流量的壁垒外,探索微短剧作为剧集新品类的商业可能性也是芒果短剧在新战略阶段重要的进阶。

  目前,微短剧行业为了激励编剧拿出好的作品,已然采取了多种付费模式,比如,IAA激励广告模式。这一模式类似游戏中观看30秒视频解锁一次游戏机会(观看一集正片),且对完播率有一定的要求。在这种模式下,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编剧“虎头蛇尾”的创作——如果是一般的充值付费模式,可能编剧前几集写得很好,但是在用户充值之后就会出现水准下降,因为他知道后续不会再有进账了。而在IAA模式下,考核的是完播率,这就能反向激励编剧拿出完整的、更好的作品。

  在微短剧领域,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怪圈”——运营和投流的预算远大于内容制作的预算,几乎所有微短剧都会在有限的成本中将80%—90%比例用于投流,而内容创作者和制作端只能拿到一小部分收入。这样的商业模式,也让不少编剧“寒心”。

  对此,周裘进一步打消了创作者的顾虑。他表示,在芒果平台不需要创作方投流。“只要剧集内容好,我们会根据受众的反应把更好的作品推到更好的位置,让内容最大程度变现。分账时,大部分利润也是给予创作方。”

  从2019年芒果TV正式启动“大芒计划”至今,该计划已规划24部横屏精品剧及200部竖屏微短剧,而未来,其还将进一步升级为微短剧独立APP,并逐步打通横屏精品内容在湖南卫视与芒果TV双平台播出。规模壮大的同时,质量的提升也是题中之义,而这一重担,现在正逐步交到编剧手中。正如周裘所言,如今是编剧从生产制作全链上把控项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