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差异化策划一本“美味”的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8-05
来新疆旅游,哪些美食绝对不容错过?新疆美食背后流传着怎样有趣的民间传说?近日,由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出版的美食散文集《新疆烟火味》满载人文历史与美食鲜香,为广大读者打开了一个认知新疆的新窗口。
回忆出版过程,《新疆烟火味》责任编辑刘晓玮感慨良多。“精准定位、打造差异化产品是推出一本好书的前提。我们策划团队和作者李敬阳共同的创作理念是,舍弃传统的菜谱式写作,精心打造一本讲述新疆美食文化的书籍。从西域到今日新疆,新疆美食背后的历史文化悠久而厚重、多元而迷人,我们要做的是将这些历史文化挖掘出来,以小切口展现大文化,带给读者不一样的美食文化体验,以独特视角展现新疆之美和历史文化的斑斓。”
发现一个“有素养的吃货”
编辑是如何发现这个出版选题的?刘晓玮说:“好选题不是守株待兔而来,而是在日常积累中看似不经意的偶得。我们长期关注新疆作家的日常创作和爱好,当我们的选题策划与作家的创作和爱好寻找到了契合点,一个好的选题就诞生了。”
李敬阳是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作家库签约作家,一直致力于对新疆风光、新疆美食和历史人文的叙说和记录,著有《秘境:新疆深度徒步探险》《新疆的七个季节》等书。近年来,李敬阳时常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一些介绍新疆美食的散文,并常在文中自诩“一个有素养的吃货”。
刘晓玮说:“最初读到李敬阳的这些散文,最深的印象就是有趣,文章中记录的美食做得有趣、吃得有趣,人更有趣。每道美食都有它的前世今生,有历史韵味和文化渊源。这是一个‘超级吃货’的优秀素养,更是一个作家的才思与韵致。近年来,社里从‘疆味’角度策划相关选题,李敬阳的美食散文与‘疆味’主题非常契合。”《新疆烟火味》——一个充满人情味和生活文化气息的选题,在刘晓玮的脑海里逐渐成型。
书中看尽新疆美食历史
结合多方市场调研,策划团队发现当前图书市场上介绍新疆美食的书籍,大都与旅游或菜谱相关,有很强的实用性,但少了趣味和韵味。李敬阳的文章是从身边的一道美食、一味调料、一种搭配说起,从古丝绸之路开始追本溯源,一路说到21世纪不断创新的舌尖美味,把一道道新疆美食的缘起、发展、变化,以及各民族的烹饪手法和正宗吃法,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展示给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展现出东西方文化交流、各民族融合发展,以及给新疆社会发展、饮食文化带来的深远影响。
经过与作者细致地沟通交流和充分地选题讨论,《新疆烟火味》最终选定40篇文章和45篇延伸阅读结集成书,共计30万字。全书分为“品味”“滋味”“风味”“韵味”4个章节。
“书中收录的文章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吃游经历,结合作者深厚的文化和生活积淀,反映出新疆独特的地域个性与气质,将新疆美食形象而立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刘晓玮说。
精心打磨力求尽善尽美
《新疆烟火味》虽然是一本以美食为主题的散文集,但书中包含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引用了许多古代诗词和典籍,这些内容既是本书最大的特点和亮点,也是编审校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结合书稿内容查阅了大量有关的历史、地理和诗词文献等资料,对所有疑问逐个甄别和求证,搜集相关资料相互印证,以确保出版内容经得起时间、实践和读者的检验。”刘晓玮说,作家本人是既懂美食又熟悉新疆历史文化的专家,创作态度严谨,但审校人员并不盲目迷信权威,凡是文稿中把握不准或觉得有疑问的地方,大胆质疑,小心求证,提出了很多很好的修改建议。
刘晓玮在编辑加工过程中更纠结的是对内容的取舍。李敬阳在写作中旁征博引、纵横古今,希望把内容扩展得越丰富越好。然而对于编辑来说,为了把握书稿的主旨和阅读节奏,更希望作品表达在精而不在泛。原稿中“百年前的新疆人怎么吃”“奇葩的新疆菜名翻译与再翻译”等内容非常吸睛,但因涉猎内容过多,追溯久远,较难取证,且地域语言使用较多也可能给疆外读者造成阅读障碍,故取舍之间编辑与作者产生了不同意见。经过多次交流和讨论,最终双方决定将相关内容融入其他文章表述点到为好。随着每一次的修改加工,编辑和作者之间逐渐有了默契,在保持作品本真的基础上,作者的创作表现出有控制的豁达和开阔的特点,一部内涵丰富、展现立体的新疆美食故事终于成书。
今年3月,《新疆烟火味》新书发布会在乌鲁木齐市举行。读者评价说,这是一本对新疆美食重新认知的书,一本用另一个视角阐述新疆历史文化的书,更是一本让新疆变得更加“美味”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