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微短剧:主流化精品化是发展方向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7-26
目前来看,微短剧市场尽管不乏口碑不错、令人难忘的优秀之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主要体现在,相当多的微短剧呈现出类型化、同质化、发展受限等突出问题;一些作品为快速投放而粗制滥造、为博人眼球而格调低下,甚至有些作品情节价值观扭曲。
“当初熬夜看小说,现在熬夜看短剧。”这是一些网民如今常说的话。微短剧以其短小、精练、节奏明快、易于消费的特点,去年以来迎来爆发式增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据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在国家广电总局“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中,通过登记并进行上线备案的微短剧就有557部、12630集,较2022年增长一倍以上。另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预计到2027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元。
微短剧作为当下的流量密码,一方面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消遣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诸多“微短剧+”的创意产品借此收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比如,深圳卫健委借助于“微短剧+科普”模式,发布的微短剧视频通过诙谐有趣的演绎方式,科普白血病不能献血、恶性黑色素瘤要尽早治疗等多个医学知识点。目前,该短剧在微博平台播放量已超百万。再如,“微短剧+文旅”的作品近年来也屡登话题热榜,像《逃出大英博物馆》就刷新了人们对微短剧的认知。该短剧用拟人化的方式讲述“国宝回家”故事,将国风玄幻与现实题材相融合,迅速火爆全网。
客观来讲,置身于互联网时代,传统影视剧由于制作周期长、投入成本高等特点,已经难以满足观众碎片化、即时化的观看需求。相较而言,微短剧既拥有一定的故事承载力和创作空间,又具有投入低、制作周期短的优势,不失为文化创意产业新的增长点,亦为赋能相关行业领域更好发展,助推网络文学创新和传播提供了新舞台。有鉴于此,推进微短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势所必然。
目前来看,微短剧市场尽管不乏口碑不错、令人难忘的优秀之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主要体现在,相当多的微短剧呈现出类型化、同质化、发展受限等突出问题;一些作品为快速投放而粗制滥造、为博人眼球而格调低下,甚至有些作品情节价值观扭曲。凡此种种,对这一行业健康的创作生态和商业循环带来不良影响。
微短剧,既要量增,更得质优。相关职能部门近年来审时度势,一直在探索采取相应举措。国家广电总局搭建起微短剧创作生产全链条管理框架,要求网络微短剧叙事上要“微言大义”、管理上要“防微杜渐”。自2024年6月1日开始,网络视听平台、小程序等播出或引流推送的所有微短剧,均需持有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或者平台相应的上线备案号。
在完善监管的同时,社会相关方面陆续推出扶持政策,鼓励微短剧与时代同向、与人民同心、与创新同行,积极推动其从野蛮生长的1.0阶段,逐渐转型为主流化、精品化的2.0阶段。
从内容平台来看,它们中有些适时推出针对微短剧的扶持计划,比如,爱奇艺的“云腾计划”、腾讯的“火星计划”、优酷的“扶摇计划”等,让网络文学IP和微短剧的结合有更大的拓展空间。而就各地政府而言,也立足实际及时出手。近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就联合发布促进微短剧产业发展系列新举措,从培育经营主体、加速产业集聚、鼓励布局海外等方面共出台9条措施,并配套推出4项扶持计划,旨在推动微短剧全产业链加速发展,力争在3年内推出300部以上精品微短剧,培育壮大10家行业龙头企业,推动实现年度微短剧产业规模达到150亿元。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有政府职能部门的规范与支持,有相关网络平台的鼎力扶助,如果广大微短剧从业者能够坚持“风物长宜放眼量”,始终做到严格自律,自我加压,争取多出精品,那么,微短剧就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