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小说史》

文学史写作的新突破与新收获

作者:白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7-25

  在中国文学史著述方面学力宏瞻、著述甚丰的张炯先生,在年届90岁时又完成一部皇皇巨著《中国现当代小说史》(山西教育出版社),令人为之纫佩。这部文学史新著让人惊异的,不只是张炯先生在耄耋之年,如老骥伏枥,奋笔不已,更有他在这部文学史的著述中,无论是素材的选取、对象的读解,还是史脉的把控、章节的布排,都有不少新的突破,显示出新的追求。

  这里,主要就《中国现代当代小说史》在诸多突破与出新之中,比较显见也最为突出的三个方面的特点,简要谈谈阅读之后的深切感受。

  打通现代与当代的原有界线,整体性地观察20世纪小说创作的发展与演变。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学科分类中,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分属不同的研究板块。张炯的《中国现当代小说史》,打破长期以来的这种学术惯例,把现代与当代连通起来,在对小说文体的具体考察与总体把握上,有力地突破了原有的种种限定,体现出了新的学术思维,呈现出了新的文学景观。书中以历时性的线索,整体性勾勒出小说创作百年来演变与进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的不同风景,使小说创作自萌生之后不断向前进取和发展的过程,既清晰明了,又浑然一体,描绘出小说创作在不同阶段的相互衔接与梯次演进的壮阔图景。

  为了充分体现现代与当代的紧密勾连,《中国现当代小说史》设置了第三编“解放区与共和国前期的小说”,通过对延安时期和解放区时期的一些重要作家作品,如赵树理、孙犁、周立波、柳青、马烽等人小说创作的深入解析,令人信服地阐述了小说文体由解放区的小说创作向建国初期的小说创作的自然过渡及其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在作家与作品两个方面,阐明了“现代”与“当代”的不可分割与内在缘结。

  选取作家作品视野宏阔,收录广泛,评点作家作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比之一般的文学史著述,张炯的《中国现当代小说史》显然超越了那些严苛的文学史著作,采用了一种视野宏阔、“严”“宽”兼顾的学术姿态。在现代时期的作家作品方面,张炯没有忽略“鸳鸯蝴蝶派”“新武侠小说和侦探小说”以及“沦陷区小说”。在当代时期的作家作品方面,张炯郑重对待“理政倡廉小说”“远历史小说”“近历史小说”和“科幻小说”。这样的一个宏阔视野和多维角度,就既使得那些一般文学史不收录、不提及的作家作品进入文学史序列,也使得小说创作本身的丰富样貌和多元形态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而在作家作品的解读与评点方面,张炯则采用了一种点面结合的方式,既集中评述某一地域或题材领域小说创作的大致面貌,又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予以重点评说。如现代时期,既有“沦陷区小说”的总体概述,又有钱钟书、张爱玲等人小说作品的具体评析。又如当代时期,既有“蒙难归来的小说家”群体的整体描述,又有王蒙、从维熙、张贤亮、邓友梅、李国文、陆文夫等人小说作品的具体评论。

  以卓具地域性、民族化的审美眼光,审视小说创作的艺术流变与作家作品的文化蕴含。《中国现当代小说史》在对当代的小说作家群落的考察与读解中,从地域化的特点入手,以民族化风情为主,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学术视角和审美观照,体现得特别鲜明和十分充分。此书在当代时期的部分,专设了第六编“地域与民族风情叙事”,把各个地域的重要作家归入到不同的“风情”之中,而这些“风情”类型约有17种之多,如“京华风情”“津门风情”“沪上风情”“晋冀风情”“齐鲁风情”“江淮风情”等等。通过这种集中归纳与精要描述,个体性的创作和分散性的作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得到了深入的解读,而小说家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民族化审美追求,也由此得到了充分的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