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涟漪,幸会大海

作者: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传媒中心编播部主任 庄向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7-05

  我觉得书籍是这个世界上最有耐心的事物。于是做了个决定:阅读1000本书,用这种自己本就喜欢的方式,重构自己对时间、对个体、对生命的秩序感。

  有一天,当我读到美国作家安·兰德《源泉》的时候,里面有一段话让我深以为然:他非常激动地读完了一本书,但只读懂了四分之一,这使他攥紧拳头、咬紧牙关、下定决心,开始阅读各种各样彼此毫不相干的书。有些段落,他在这本书里不能理解,就到另一本书里寻找答案。虽然他的阅读没有计划,但是汲取到他头脑中的知识却被安排得井井有条。

  我觉得,我的阅读旅程被完美地勾勒了出来。

  我也常常会看到不太懂的书,但我坚持把每一个字看完,也能感受到那种“微妙的沉重的诗意”。书看多了,原本理解不了的意思,到下本书里、下下本书里,一点点地被软化了,整个人越来越轻盈。

  我常常做一个比喻。我把自己当作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每看一本书就像滴入一滴水。我想,等我滴入1000滴水,玻璃杯就能晃荡出悦耳的声响了。其实这并不只是一个比喻,而是在看完1000本书后,在我身上的真实发生。

  何为阅读推广人?在我看来,首先就是成为一个阅读者。或许用不到“深刻”这样的大词,但你必须真实经历过这样一趟旅程。我沉迷于这趟孤独的旅程。事实上,我并没有“孤独”太久,因为有很多人要求与我同行。从两三年前开始,我就开始接到邀请,和大家分享阅读。

  我到医院和大家分享的时候,我会专门聊一聊“生命书单”,衰老、临终关怀、医护人员自身的“身心健康”,都是我的阅读对象;到企业分享的时候,当一位保洁阿姨和我讨论子女教育问题的时候,我记得“读书不是人生唯一”的回答,让她落下了眼泪;到上海香港三联书店分享的时候,我将阅读比喻为导航,把和台州有关的书与地方的美融合到一起,邀请上海读者来台州亲身感受……这几年,我做过六七十场次的阅读分享。也有人感谢我在时间上的付出,但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个过程,我有真实的收获,很多听众都把他们心爱的书单推荐给了我。

  我也问自己:为什么要分享阅读?因为我只是阅读世界里的一丝涟漪。涟漪的存在,在于和大海的幸会。

  阅读其实不需要什么计划,耐心投入即可;分享也不需要任何诀窍,坦诚吐露就行。

  在我生活的城市,有一条老街,叫十里长街,我非常喜欢这条街,我还为它写过一本书,叫《水一边 街一边》。这条街房子的屋脊上,有许多用蛎灰制作的雕塑。它们抽象、古朴,直指天空,摄人心魄。而深夜昏黄灯光下的每一个文字,就像是灰雕,是作者为我们点亮的一个个灯塔。

  现实地说,每个人都会迎来自己的职业倦怠期,加上年龄上所谓步入中年的焦虑期,“负面叠加”之下,如何再前进,既需要直面的勇气,更需要具体的举措,而我选择阅读这件事“锚定”自己。这不仅让我获得了柴米油盐之外的“自由”,更享受到庄子所言的“清新状态”。

  是的,阅读对我工作有巨大的帮助。作为一个媒体人,一个文字工作者,它让我保持了文字的敏感度和思考的多维路径。

  思想自有它的路径,在我们的大脑里留下踪迹。而我们,允许它的到来甚至离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