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彰显人民主体性激发新时代文艺活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6-13
在新时代,人民的文艺应是具有新的时代风貌的新的文艺,也即被新时代的文化精神浸润了的人民的新的文艺,新的文艺当然应以更好地为了人民、服务于人民为宗旨,人民的新的文艺自然也应以满足人民的新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旨归。鉴于此,新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新发展、新趋向,人民生活的新样貌、新活力,国家、民族的新成就、新突破,都应在新的文艺中有所反映、表现或喻示。关注新时代的人民群众,新的文艺也就有了力量和方向,也就有了人民性。新的文艺的人民性倡导文艺源于人民;作为源头活水,人民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之源;新的文艺应扎根人民,深入人民的生活、情感、心理、梦想与奋斗。显见,新时代新的文艺对人民性的表达,则应以贴近人民的表现形态来展示他们的喜怒哀乐及其深刻的人性、赤诚的真美与朴素的良善,再现或表现其心声、愿望与生存哲思。即使是对过去时代或异域生活的展示、抒情或浪漫,也应古今融汇、文明互鉴,呈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烛照下普遍的人民性。
伟大出于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时代进步的推动者;在新时代,人民的文艺无疑应展现人民在新时代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及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实现所起的重要作用。文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新时代人民的文化生活与精神寄托离不开新的文艺的加持、引领,而新的文艺作为“有意味的形式”也应合情合理地贴近新时代的社会风貌与发展实际,契合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6月7日 《中国艺术报》 峻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