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与共》和美之歌开播——

在“共鉴”“共见”“共建”中引发共鸣

作者:本报记者 李雪昆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6-12

  音乐跨越国界,文化架起桥梁。6月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国际文化交流节目《美美与共》和美之歌在CCTV-1、央视频APP、央视网同步播出。首期节目走进湖州,通过“大型歌会+城市探访+文化互鉴”的独创形式,呈现了一场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艺术交融盛宴,进一步擦亮中国城市国际化名片,让观众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美美与共》和美之歌开播后引发广泛共鸣,也让节目成为中外交流互鉴的又一成功范本。

  多元艺术碰撞共鉴

  《美美与共》和美之歌以音乐为切口,搭建了多元艺术共鉴共赏的舞台。众多世界级表演嘉宾和华语歌手以歌会友、以艺通心,共奏中外艺术合作交流的和美乐章。乐坛老将纷纷带来触动心弦的老歌“回忆杀”。张信哲献唱《信仰》《爱如潮水》,引发全场大合唱;孟庭苇一曲《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把观众的思绪带上云端;小野丽莎和马赛克乐队带来《乡村路带我回家》《我愿意》《霓虹甜心》三首经典,慵懒甜美唱腔治愈心灵;主持人撒贝宁也惊喜跨界,放声高歌《海阔天空》,呈现别样精彩。新人后辈也不遑多让,柬埔寨王国王室成员诺罗敦·珍娜公主、中国台湾歌手陈立农等唱响青春新势力,让全世界感受到独属于年轻人的活力。

  多元艺术的融合更是令人回味无穷。来自克罗地亚的著名钢琴家马克西姆将《克罗地亚狂想曲》《野蜂飞舞》以及蕴含中国音乐元素的《新丝绸之路》三首钢琴曲进行融合创编,激情悠扬的旋律中,丝绸服装艺术作品在舞台上翩翩展示,呈现融合之美。回春丹乐队与泰国歌手杨芸晴动感演绎《彩虹的微笑》,燃爆现场。希林娜依·高与阿联酋国宝级歌手哈姆丹·阿布里联袂带来《飞云之下》,中外碰撞间的全新演绎,带来十足的震撼与惊喜。哈萨克斯坦歌手迪玛希与保利WeDo苏州青少年交响乐团·合唱团演唱《You Raise Me Up》,高亢的声线与柔美的童声完美融合。音乐艺术成为不同文明交流对话中直接而生动的桥梁,在《美美与共》和美之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追本溯源文化共见

  做到“以艺通心”的同时,《美美与共》和美之歌还注重“以文化人”。节目抓取中外共同的文化记忆点,追本溯源,与历史对话中华文脉精髓,与世界共话文化交流美谈。丝绸作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的亮丽纽带,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湖州作为“世界丝绸之源”,在世界文明交流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美美与共》和美之歌以湖州为起点,通过探访式短片《走进世界丝绸之源》,展示丝绸文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

  短片中,主持人龙洋和探访嘉宾陈立农来到湖州吴兴潞村,体验桑蚕养殖全流程,领略世界丝绸之源的千年文化,感受中国蚕桑技艺的悠久传承与匠心智慧。其实,早在1536年,法国里昂就设立了第一个丝绸纺织作坊,而里昂也被称作欧洲的“丝绸之都”。节目在法国里昂当地丝绸博物馆探馆溯源,分享法国丝绸的古老历史以及和中法之间关于丝绸源远流长的故事。《美美与共》和美之歌通过跨地域的探访,在中法两国的两座城市共话丝绸牵起的缘分,讲述了传承千载的文化交流故事。

  全球视角文明共建

  在文化交融的背后,《美美与共》和美之歌也向世人展示出一幅更博大深远的画面。这个舞台不仅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盛会,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生动见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全人类的共同发展目标,如今中国正在用实际行动实践这份远大愿景。作为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全球唯一的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湖州为全球生态文明之路建设提供了优秀的范本。《水上竞渡助力世界体育文化交流》短片,记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剑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东京大学、延世大学等中国和世界高校近19支参赛队伍,参加首届国际名校生态赛舟会的盛况,见证了湖州的水上生态风光。《湖光山色感受生态文明之美》短片中,龙洋和探访嘉宾王祖蓝、诺罗敦·珍娜公主走进湖州,亲身体验“西塞山前白鹭飞”的美景,与世界分享交流中国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命题的探索和实践经验。共护青山绿水,见全球生态之愿景,《美美与共》和美之歌正以全球化视角,倡导文明共建共享。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文明互鉴,美好可期。《美美与共》和美之歌从湖州吴兴的花海出发,搭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大舞台,讲述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的故事,在音乐和故事中见时代、见世界,全方位展现着中外文明互鉴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