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美 十年之变

作者:冯曼曼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6-07


  为了学习中文,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我于2013年决定与家人一起搬到中国。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掌握中文,理解中国普通百姓的想法,再次拍摄长江。

——摘自《再会长江》


  2022年,距离《长江天地大纪行》播出整整10年后,日本导演竹内亮和他的团队,再度跨越6300公里的锦绣山河,推出《再会长江》,以平视且温情的视角向世界讲述长江之美和十年之变。2024年4—5月,随着电影在中日两国的上映,引发观众广泛共鸣,而同名图书《再会长江》(长江出版社)经过作者重新创作和深度加工后,以真挚的情感讲述生动的背后故事,更为打动人心。

  一个外国人眼中的长江,折射出中国社会风貌的十年巨变。竹内亮导演虽来自日本,但在他看来,长江有一种特别的魅力,“是记录中国的一个很好的素材”,她横贯东西,串联起中国的城市和农村,兼具着经济属性和文化意义。看规模,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自西向东奔腾万里,横跨中国三大地理阶梯,沿途接纳百川千湖,是中国自然地理一道壮美雄奇的景观;看历史,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滋养着泱泱五千年中华文明;看现实,如今长江的风貌随着时代的变迁悄然改变。两次行走和记录长江,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感知中国的飞速发展,将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融入创作之中,用无数普通人温情而向上的故事衔接起长江流域10年间的发展腾飞,使作品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

  聚焦普通人的平凡故事,向世界呈现出一个既波澜壮阔又细水长流的全景中国。《再会长江》不仅溯源长江,也交汇时间的长河。竹内亮不远万里,再次启程,与曾经采访过的主人公一一重逢,同时他细心观察着,认真记录着。他们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品质,就如同奔流不息、高歌前行的长江水一般,在宽广的中国大地上汇聚中国力量,书写中国故事。尤为可贵的是,这些变化参照于10年前的《长江天地大纪行》,风光虽如故,但是江边人们的生活、思想和环境却“换了人间”。竹内亮对中国的探索、记录似乎是没有边界的,只有一点贯穿始终,那就是“记录真实的中国”,着眼细节、描摹微尘,透过记录极具烟火气的众生相,讲述了一种“变迁中的诗意”——一幅徐徐展开的社会转型下的时代图景。这是一份朴素的力量,能够捕捉个体闪光,留存平凡可贵;同时,这也是一份强大的力量,足以消弭误解偏见,回溯时光荏苒,留下巨变中国中一帧帧鲜活而生动的缩影。

  在书籍和光影之中共阅长江,形成多元载体传播的文化新合力。与众不同的是,《再会长江》这一作品同时以纪录片、电影和书本为载体进行多元传播,能更深刻立体地向世界展现真实的长江。如果说影片《再会长江》是以全景式的画面、一系列人物故事来展现长江两岸的10年之变,那么图书《再会长江》则直面影片拍摄现场,以细腻的笔触梳理拍摄历程,收录导演和摄影师们撰写的幕后手记和片场花絮,用文字和精美的图片记录电影无法呈现的细节、人物内心独白和主创团队的独具匠心,让读者看到更多影片拍摄背后的故事,可谓“书架上的长江纪录片”,实现了多元文化载体传播的文化新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