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作家的种子在那时候萌发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5-31
爸爸非常注重孩子的启蒙教育,我很小时,他就买来各种各样的画册,一页页拆开,花花绿绿地贴满了房间的墙壁。用他的话说,孩子一睁眼就能看到,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在“墙书”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时,爸爸就创造了他的墙书。书页拆开、张贴后完全是散乱无章的,幼年的我就在这花团锦簇中随意畅想,完成了阅读启蒙。
但我小时候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一本书到了我手里,很快就会变得“面目全非”,书页撕破、书皮卷边,书的开头、结尾都磨没了,犬牙交错、参差不齐。爸妈指责我:“你是在看书,还是在吃书?”但小孩子不长记性,书还在被我一点点“吃”掉。于是我看了很多没头没尾、连书名和作者都不知道的书。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小时候我对文字的感悟和认知,或许就是通过“吃书”实现的。
小时候对书真是极度痴迷,看到书就心里痒痒,就走不动路,一定要立刻读完才行。一次去姑姑家,看到一本《王子复仇记》的方开本连环画。我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国王在花园午憩,邪恶的弟弟趁机在他的耳朵里灌了毒药,将他毒死。弟弟成了新国王,国王的儿子开始向叔叔复仇……大人们在外面聊天,我一个人在房间里,一口气把这本连环画看完了。当我终于在大人的呼唤下,浑身战栗、脸色发白地走出来时,心中仍想着那个惊悚又刺激的复仇故事,他们跟我说话我根本听不见。他们被逗得连连发笑。
还有一次,一个小伙伴的爸爸从外地买回来一套“八仙”画册。小伙伴十分“抠门”,只肯把画册一本本拿出来给大家看,但我哪里受得了书就在那里却不能阅读的折磨?幸亏小伙伴跟我关系好,慷慨地把所有画册都拿给我,嘱咐道:“一定不要告诉别人!”我一口气读完8本画册,浑身畅快,无比享受。
小时候的阅读芜杂无章、不成体系,《安徒生童话》、《红岩》、清代章回小说《飞龙全传》、关于末代皇帝溥仪的《我的前半生》、武侠小说、报纸连载……有什么就读什么,什么都读。现在想来,想当作家的种子或许就是在杂草中扎根、萌发的。
推荐图书
《白轮船》
〔吉尔吉斯斯坦〕钦吉斯·艾特玛托夫 著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