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藏书三两本

作者:薛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5-31


  40多年前,我家的藏书要比其他小伙伴多些。但即便是多,也多不了多少。

  我母亲是村小的语文教师,姥爷也是语文教师。对了,我姥爷的弟弟也是教师。后来,当兵的二舅退伍后也当了教师。再后来,小舅也成为教师。当然我的舅妈也是教师。我的家人都为我家的藏书做过贡献,尤其是姥爷。

  我曾经在仓房里翻出两本书,很厚的那本是《鲁迅全集》第二卷,另一本很薄,是《西湖民间故事》。印象中,这两本书是姥爷带过来的。

  《鲁迅全集》全是繁体字儿,把我在学校学到的汉字完全“颠覆”了。不过,我觉得这本书很重要,虽然看不懂,闲时会拿出来翻一翻。我承认,在那个时候我学会了装模作样。《鲁迅全集》上有一张照片,我问母亲这个人是谁?母亲告诉我:“他是写这本书的人,是一位作家,名叫鲁迅,非常了不起。”母亲崇敬作家,主要是因为上课离不了作家们写的“课文”。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作家这个职业。我有了努力的方向,这个方向成为我从事创作的初心。后来,我的小说《黄纱巾》入选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黄纱巾》是第二单元最后一篇课文,第一篇课文便是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个时候,母亲认为我离作家的身份近了一些。

  《西湖民间故事》竟然有彩色的插画,故事好看。我从头到尾读了几遍,印象最深的是里面的美食。在数不清的夜晚,我垂涎西湖醋鱼的滋味。多年后我去杭州开会,在老字号楼外楼上点了这道菜。然而,只吃了一口,儿时的痴想便幻灭了——鱼肉几乎是生的,只是一碗热汁浇在剖开的鱼身上而已,做法如此潦草,难怪不够好吃。可是,为什么《西湖民间故事》非要说它是美食呢?可是在我的童年时代,《西湖民间故事》就像一轮白月光,照亮我走过的一条小路。我的一个小伙伴也想借这本书瞧瞧,我舍不得,便约好某个下午去学校后面的小树林一起看。可是那天他失约了。他不爱上学,也不大写作业,老师无可奈何只好让家长管教。他父亲脾气暴躁,打了他一巴掌。他非常愤怒,也回了父亲一巴掌。事后他很后悔,逃出家门,在家里后山坡的小树林里坐了一整天。我曾经无数次地想,假如让他早点读到《西湖民间故事》,他的脾气会不会好些?几年后的某个夜晚,我梦见了宇宙的运行,无数个星系按照某个轨道各自运行。看似各自运行,远看又像一个整体。我也梦见了懊悔的小伙伴,我俩在星辰的运行中无所适从。我醒来后爬上屋顶,躺在平台上。夜空浩渺,我感觉到人的渺小。

  曾经,我从奶奶那里讨来一只跛脚的小鹅,天天给小鹅上“飞行训练课”——在半空中把小鹅抛出,反复抛出。有一天,它扑扇着飞走了。伙伴儿们都瞪大眼睛——小鹅非但没有被摔死,反倒学会了飞行。多年以后,我在《砂粒与星尘》里写了一只叫公爵的大鹅,当它知道自己与大雁是相同的祖先之后,开始了每日的飞行训练。后来,它借助一场沙尘暴实现了飞上天空的梦想。砂粒渺小,照样有生命该有的尊严,何况一个人呢?


  推荐图书


  《小矮人》

  〔荷〕威尔·海根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