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出版的进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5-28
人工智能时代出版业的优势依旧是优质的内容,更好地获取和整合内容、提供更适合读者的载体和方式、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才是不变的核心。出版人需考虑的AI时代的一些具体出版问题,可简单归纳为八问。
一是管理如何跟进?出版行业需要在国家层面结合自身情况出台“AI与出版业”相关管理规章,构建AI环境下从国家到地方、行业、出版机构的完整的法治管理体系,在战略层面对出版业的抉择进行规定和指导。
二是出版如何规范?随着AI技术的发展应用,将会生成更多的“深度伪造”视频。这需要通过规范出版,以及更高效的检测工具识别和过滤“深度伪造”视频,保证公众接收到的信息是可靠和安全的。
三是版权如何界定?随着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火爆,与其相关的版权争议也愈演愈烈。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技术特性,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可版权性及权利归属相关问题,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核心法律问题之一。
四是人才如何培养?人工智能的应用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也对部分岗位造成就业冲击,这是包括出版业在内的各行各业都存在的问题。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培育高水平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和团队,是迫在眉睫的重任。
五是人工与智能的关系如何协调?二者关系是合作并非对立,AI擅长文案写作、视频剪辑、图像渲染等重复性、标准度高的工作,而人类的战略规划、创意需求、市场决策、意识形态把关、内容价值判定、情感交流等提出问题与描述需求的能力则是不可替代的。
六是盈利之困如何破解?数字出版时代“盈利难”问题仍然存在。伴随技术更新发展,应用门槛的降低,出版业盈利之困缓解还是更甚,值得全行业在实践中深入思考和艰苦探索。
七是AI的伦理问题如何解决?如何在新技术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充分保障及尊重个体情感和人格尊严,是当今共同面对的新的伦理与道德困境,也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千行百业不可回避的话题。
八是如何树立AI时代的融合出版批判思维?要对强技术决定论持警惕的态度,我们不是要去适应AI,而是去使用AI。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入局”,还要“布局”,审慎并全局性地思考如何将包括AIGC在内的一切新兴技术与模式融合,为行业生态提供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