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法治日报社“动漫‘画’普法”系列视频
名著+动漫,这个普法有点意思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5-14
父母相继离世,年幼黛玉该何去何从?红孩儿想当主播,注册账号受阻怎么办?武小松遭到李小逵的校园欺凌,谁来管一管?刘阿斗打赏主播,钱款能否被追回……围绕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法治日报社法治融屏编辑部巧妙地将四大名著中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与法律知识融合起来,创作了一系列“好玩”又“好懂”的动漫普法宣传视频。该系列视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受众的法治素养和法律意识,并且在寓教于乐中提高了对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贴近生活的现实选题
随着人民群众法治意识不断深化,普法需求也日益呈现多元化、精细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普法动漫凭借其诙谐幽默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故事情节以及深入浅出的法律解读,迅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普法宣传模式。法治日报社推出的“动漫‘画’普法”系列视频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将名著中经典人物置于现代生活场景中,每期都蕴含着丰富的现实意义,为广大读者带来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微型法治教育课。
《刘阿斗打赏主播 钱款能否被追回》聚焦当下未成年人直播打赏、沉迷网游等社会热点问题,为家长们答疑解惑,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防未成年人沉溺网络的有效建议;《李小逵打人谁来管?》紧扣校园欺凌话题,向读者揭示校园欺凌的多种表现形式和潜在社会危害,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父母相继离世 年幼黛玉该何去何从》从父母双亡、子女抚养权归属这一现实问题出发,探讨未成年人监护权的法律问题和社会责任,充满了深刻的人文关怀;《红孩儿想当主播展才艺 注册账号却受阻》则关注了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这一新兴议题,劝诫家长们在支持孩子兴趣爱好的同时,也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教育、示范、引导和监督。
事实上,以上这些案例中所展现的问题,许多家长和未成年人或许都或多或少面临过。法治日报社通过生动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成功引发了广大读者的情感共鸣和关注。这种共鸣不仅提升了公众对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的关注度和积极性,还显著增强了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深入浅出的法律解读
在普及法律法规的征途上,各媒体通常依赖传统的“灌输式”宣传方法。尽管这种方式直接明了,但由于法律知识本身的复杂性和枯燥性,往往难以点燃公众的兴趣与热情,导致普法效果不尽如人意。
法治日报社推出的“动漫‘画’普法”系列视频则采用动漫这一创新形式,为业界展现了一条别开生面的普法之路。该系列巧妙地将古代人物剧情与现代法律情境相结合,借助动漫人物的视角和解读,让原本深奥难懂的法律条文变得简单直观、易于理解。
以未成年人监护、抚养问题为例,“动漫‘画’普法”系列视频以《红楼梦》中年幼的黛玉面临父母双亡的困境为故事蓝本,借助动画演绎,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相关法律规定,清晰地向民众讲清未成年人面对此情形,可以寻求何种监护帮助以及能享有哪些法律保护。这种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法律术语的晦涩难懂,使得法治宣传更加轻松活泼、更接地气。读者在欢乐的观看体验中,也能够轻松理解相关法律知识,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广泛传播的法律知识
听故事,跟上社会热点;看动漫,学习法律条文。不少网友在法治日报社“动漫‘画’普法”系列视频下面留言点赞称:“这样的普法方式我们喜欢!”“分享给我小孩看了,他看得津津有味。”“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这样的普法作品,让法律知识不再遥不可及。”
值得一提的是,法治日报社此次运用名著+动漫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不仅成功地扩大了受众范围,而且拓宽了普法工作的传播渠道。动漫普法作为一种跨年龄、跨文化的传播形式,本身就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再借助四大名著的广泛影响力,从儿童、青少年到成年人,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从中获取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在传播渠道上,该系列作品在法治日报客户端、“法治融屏”、“学习强国”等平台推出后,被多家政务微博转载,引起网友广泛关注和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效果。
总而言之,法治日报社“动漫‘画’普法”系列视频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创新之处,达到了趣味普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