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篓少年》

佤族少年通过网球“逆天改命”的故事

作者:蔡英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4-19

  4月3日,日漫传奇人物宫崎骏的电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在国内上映,“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一问题引发了众多观众的思考。但对昆明滇池湖畔的那群少年来说,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

  “我想成为职业网球选手……”“我想一辈子从事和网球相关的工作……”

  这群孩子是昆明野象网球俱乐部的网球少年。这个俱乐部的球员,是教练张晓洪从云南大山里的少数民族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里选拔出来的。面对人生这道大题,或许孩子们各有各的具体答案,但无一例外,他们共同的目标,都是借助这个黄绿色的小球,为自己奋力击打出一个与祖父辈完全不同的、拥有更多可能性的未来。而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莫过于“背篓少年”王发,即《背篓少年》(新世纪出版社)的主人公。

  2022年8月,在亚瑟士青少年网球巡回赛广州站U14男单组的比赛中,这个皮肤黝黑、笑容温暖、眼神干净纯粹的男孩一举拿下了冠军。随后,他背着具有佤族特色的背篓走在赛场上,这一幕被摄影师抓拍下,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股波澜。

  而他在之后接受采访时,只是简单地告诉大家:“我叫王发,来自云南临沧沧源,今年14岁。我是第一批打网球的佤族孩子……”沉稳淡定,颇有大将风范。但毫无疑问,这朵“成功的花”,他的芽儿必定是积满了泪泉与血雨:8岁入门,6年苦练,2000多个日夜,每天挥拍7000次,穿坏54双鞋……这组数据,既是他过去艰苦训练的明证,更是以他为代表的山村孩子们奋发上进、“逆天改命”的注脚。大山赐予他们天赋,而他们也紧紧抓住了这根藤蔓不断向上生长,走出大山,接触到更广阔的天地,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不过,别具一格的是,《背篓少年》以真实的采访为基石,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其报告文学之柱,兼具了新闻性与文学性。本书第一文字作者余雷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恰好也居住在昆明。在写作过程中,她多次前往孩子们所在的村寨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与采访,用与队员、教练们的一次次对话,细致地记录下了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小事、欢笑与泪水,再用文学的语言加以夯实、“添砖加瓦”,铸造出这部不落窠臼的儿童报告文学作品。

  而第二作者孙嘉晖来自《广州日报》,他是第一个报道王发的记者,并深入追踪达3年之久。在本书中,他从外部层面记录了王发等“小野象”的茁壮成长之旅:何其有幸,他们生活在乡村振兴的春风里,生活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一路上得到了众多帮助与扶持。

  同时,与之相对照的是,王发家所在的芒回村也逐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茅草房被砖瓦房取代、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带来了更高的收益、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文体教育走出大山……两位作者运用极具生活化的语言描写,向读者再现了佤族少年通过网球改写命运的动人故事,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少年的青春与梦想;也呈现出新时代的乡村变迁,勾勒出中国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深刻轨迹。

  一页页翻过,我们仿佛亲眼见证了王发和他的队友们,从懵懂天真的孩童逐渐成长为身经百战的健将,从对未来只有模糊的概念到逐渐坚定信念,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愿我们都能像对着流星许愿的背篓少年一样,找到自己的目标,星驰夜奔,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