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香的地方:中国全民阅读纪事》
在华夏大地展现生动阅读画卷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4-19
2005年,我刚读中学,在安徽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乡镇学校。我那时读过的巴金的小说,还是班里一个家境不错的同学把书轮流借给同学“流动”到我这儿的。因为书本珍贵,那时读书是如饥似渴的状态。
近20年过去,读书一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农村孩子有了自己的阅读室和自习室——农家书屋,城市市民有了自己的阅读空间——城市书房,辽阔草原上的牧民们有了自己的草原书屋。这一切,都在聂震宁先生的笔下——他的新作《有书香的地方:中国全民阅读纪事》(安徽教育出版社)中呈现。为了追寻全民阅读的足迹,他去往祖国的天南海北,高山大川,城镇乡村,去寻访全民阅读过程中各种感人的故事,在华夏大地上寻找一个又一个“有书香的地方”。
相比于20年前的农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现在农村的物质条件、生活环境、产业发展、乡风文明都有了极大改善。从沿海至内陆,从北方至南方,一路走过,聂震宁所拜访的地方,农家书屋如繁花盛开在乡野大地上,给寂静的乡村带来无尽的馨香。在甘肃榆中县,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的景正红管理着夏官营镇高墩营村农家书屋,一干就是16年。高墩营村的村支书钱书记读书不多,却十足地支持农家书屋,他动员移动公司给村里的农家书屋捐书,给景正红免费提供一间铺面和一间库房卖农资产品,以便她能以店养书屋,钱书记就想着一点——“我就想我们的后辈,高墩营村的每一个孩子都要念上书,要有学问”。70岁老人的朴素话语中含着对乡村未来的殷殷希望。
农村有农村的田野山川,城市有城市的烟火人间,草原有草原的辽阔天地……
通明的灯光,富有设计感的店堂,临街,一楼,繁华与静谧在这里同时上演,这是城市书房的一般特点。书房本应是安静的、自我的、舒展的、放松的,而一般的城市书房选址在繁华的街口,是为了吸引人气,靠近大众推广阅读。《有书香的地方:中国全民阅读纪事》中提到了济南的泉城书房,在济南高新区的一家泉城书房中,各种吸引阅读的活动琳琅满目,书房的运营团队要把书房打造成一个美育空间——它既是市民家门口的小舞台,也是美育教室。在城市书房里,阅读的功能被无限扩展,触碰到面向更广的有关文学的、艺术的“末梢神经”。
茫茫草原上,牧民居住得极其分散。全民阅读在这样的地方又该如何展开呢?在内蒙古,草原书屋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辽阔草原上,一端缀着草原孩子的梦想,一端缀着草原人民的希望。锡林浩特市有一个希日塔拉嘎查草原书屋,即便图书馆已经努力就近设置了草原书屋,但是距离最远的牧民家仍然有25公里。为了方便牧民读书,锡林郭勒盟设置了由党员中心户负责的“游动书箱”,让书籍“游动”起来,真正方便群众。
在农村、在城市、在草原……跟着聂震宁的步伐,我们能见到绚丽多姿的阅读场景,这一幅幅瑰丽的阅读场景构成了完整生动的中国全民阅读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