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细云:丹青悦众即吾心

作者:刘千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2-21

  今年1月2日,联系上姜细云,采访已近年关,他正在忙着布展,我们就直奔主题。正是农历小年的祭灶节,河北井陉的年味乡俗文化大集也就此拉开了帷幕。驰誉晋冀的农民书画家姜细云携一众弟子的书画作品联展,给刚落成投入使用的县图书馆大厅平添了盈门的喜气。因为是师徒书画联展,吸引了刚放假的学生和社会各界不同年龄段的书画爱好者蜂拥争睹,赞誉绕梁。书画同源也同缘,两者的珠联璧合,才是艺术珍品的天仙配啊!这是年近古稀的农民书画家姜细云面对赏心悦目的观众,发自心底的慨叹。

  姜细云半个多世纪的书画人生追艺之路,源源不绝的动力就来自愉悦大众。井陉这个太行山中的千年古县,进入腊月以后有一个婚嫁“抢乱岁”的乡俗,就是无论属相也无论年貌,因为要赶在过大年之前把喜事办完,屈指一算就都是好日期。

  对于远近闻名的农民书画家姜细云来说,一进了腊月,就比三秋三夏还要忙活许多。姜细云的忙不仅是忙在写春联送喜联,但凡喜欢他画作的乡邻,他总是满足所盼,送上一幅喜上梅(眉)梢、连年有余和富贵吉祥什么的,把对主人的祝福融汇在诗情画意的笔墨飘香中。许多人家是会报以红包相送的,但姜细云总是含笑婉拒:“这个就见外了。权当是给喜家多了份贺礼,能给乡亲们带来赏心悦目,就是对我的最高奖赏。”

  姜细云身材高挑,虎背熊腰。记忆力奇强,眼赛精尺,手如掌秤,粗细活计麻溜快当,年轻时就是驰名山乡的能工巧匠。就书画艺术的天赋来说,在这曾经是穷乡僻壤的井陉山乡,姜细云可以说是百里挑一了。然则,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井陉山乡,农民艺术家是一条极尽艰难之路,而况姜细云还肩负着种田养老育小的三重压。这让他这个魁梧的壮汉如同泰山挑夫,日日负重攀登,精打细算度日。

  生计之路艰难和从艺之路上的坎坷,都未能磨灭姜细云的进取之心。他到县文化馆帮忙做画工刻蜡版,到苍岩山文管所、山西娘子关、河北邯郸、邢台奶奶顶等风景名胜区的庙宇修建搞雕塑、壁画彩绘包工。十几年的奔波功夫不负有心人。姜细云不仅画艺精进,还结识了一大批书画艺术界的名家。从艺之路上,姜细云最感恩的是齐白石大师的学生井陉画家何景武先生,而他则应算是齐派国画艺术在井陉的第三代传人。书法艺术,姜细云自幼临帖柳公权,后又得到山西寿阳李秀春先生指点,也有了突破性的提高。

  姜细云的画作广受大众喜爱,他的笔墨深得齐派国画艺术风骨,又融入了现代审美气息的奥妙,画面构图布局合理,笔墨用度精致,诗情画意尽出,再加上他的行草艺术题款灵动自然,飘逸洒脱,真如美女的金银首饰装扮,恰到妙处。

  采访姜细云可以说是我们朋友交心聊天的过程。我们同属“50后”,都是时代艰辛的经历者,也都是文化苦旅上的跋涉者。唯一不同的是,我赶上了人生旅途上大学的末班车,他却被拒之了门外。固执倔强的性格错失了一些机遇,但是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成就了他农民书画家的艺术人生。姜细云言行如一,并行不悖,武汉疫情,石家庄战疫,助学敬老,但凡公益他都义捐。采访结束时,他还顺口吟出一首诗来:

  泼墨丹青吾悦众,吟诗书画尽陶心。星移斗转华年度,欲写梅花学古今。好诗!我们相约以梅为楷,清香人间,艺悦大众,坚守初心。

  (作者系河北石家庄市作协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