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与大海的漫步者

作者:曾志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2-09

  都说人生的经历,是最宝贵的财富,我常想,薛涛的经历可以被视为他文学创作的一种无形财富。薛涛出生于辽宁北部乡下,自幼在乡村长大。他深切感受到四季更迭和山水变换,北国的白山黑水和冰天雪地,给予了他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作素材。薛涛曾担任中学语文老师,这使他对孩子们有着更为深切的关怀和了解;后来薛涛去了报社工作,浸染其中,锻造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这段经历为他的作品赋予了独特的魅力。此外,作为家中长子,薛涛从小懂得了关怀弟妹,并承担起责任,这些品质也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林子尽头有片海》(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正是薛涛丰富而深刻的人生经历与思想沉淀的结晶。山那边是什么?林子尽头有什么?对于未知的世界,孩子往往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薛涛在这本书里告诉小读者,林是长白山的林,海是红海滩的海,林子尽头有片海。该书共收录短篇小说9篇,分林篇和海篇。

  林篇中,《升旗日》《火车远去》《钟声不止》《小车站》写学校生活,可视作一个系列。文里的“我”,被分配到林区小学教书,学校只有老校长和“我”两个教师,还有12个学生,老校长病逝后,“我”顺理成章成了代理校长,故事围绕着“我”和12个学生展开。当“我”在大雪漫天的林海中迷路时,“我”升起了篝火,不能让这团火熄灭,这火就是希望,那一刻“我”理解了老铁匠的隐秘心思。而当孩子们久候“我”未归,机智地敲起铁钟为“我”引路时,那响而不止的钟声,一声声,分明是教育的回响,是“我”的言传身教唤醒了学生心灵幼小的种子。然而薛涛毕竟是薛涛,他不会一味煽情,接下来寥寥几笔写出淘气的“小铁匠”不守规矩加塞儿,导致“小飞脚”错过敲钟,两个孩子之间的小争执画面,让人忍俊不禁。

  薛涛的笔下,常思考人性的复杂性,表达对生与死的悲悯之情,以及对生命痛楚和苦难的关注。诚然,命途中或许难免遭遇挫折,然而总有微光闪耀,为前行的心灵铺就一条通向希望的光明之路。这点点微光,包含了孩子的童真天性和蓬勃生命力。海篇《海爸爸蓝房子》里,船员父亲们每次出海归来都带着浓烈的海腥味,为此,孩子们烦透了,稚气地盼着爸爸不回来才好。然而,当船员父亲真的没有归来时,孩子们的情感从思念转变为忧愁,再到茫然,最终决定踏上探寻父亲的海上探险之旅。薛涛巧妙地描绘了孩子们天真可爱的一面、懂事与坚强的一面,令人捧腹之余更让人心生怜惜。有时成长就在一瞬间,少年儿童的成长,就从此刻启程了。

  成长是一个过程,成长中无法避免错误,成长意味着责任、道义,意味着要有承担自己错误的勇气。《空空的红木匣》里,“我”因为迷恋打游戏,欠了游戏厅的钱,无奈之下,把姥姥最珍爱的物件——红木匣里的贝壳海螺卖了抵债。薛涛笔力深厚,层层递进,写到姥姥的童年玩伴为了给姥姥捡贝壳海螺去了海边再没有回来时,情节发展到了最高潮。当小主人公意识到自己的过失时,故事随着小主人公飞奔回家的脚步,揭开了更深层次的内心世界。姥姥的灵魂已经永远离开了,“红木匣还是摆在姥姥的枕边,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知道那只是一个空匣子,空荡荡,又装满了什么”。这篇小说唤起小读者对成长的震撼和思考,给予小读者回味悠长的阅读体验。

  薛涛笔下的语言简洁、灵动、传神,多短句却又不失浅语的韵味,“火车叫得很沉重”“太阳热辣辣的,把我们的眼睛哂小了”“每个人的脸都被落日烤红了”,像这样闪着光芒的句子,不时从文中跳将出来,为该书增色不少。

  美国诗人戴维·默里说:“土地有自己不可抹杀的故事,但是必须由真诚的作家来阅读和重述。”日复一日,薛涛漫步于山林与大海之间,徜徉于土地与星空之间,用幽默、诗意和富有哲思的文字,为少年儿童不断吟唱成长之歌和自然之曲。他的作品中满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眷念和对童心的颂扬,值得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