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苍苍茫茫 大江阔千里

作者:陈丽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2-09

  汤一介、乐黛云两位先生是北京大学的学术双璧。《汤一介 乐黛云:人生三书》(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包括《人生的智慧:顺乎自然 热爱生活》《人生由我:做勇敢和浪漫的自己》《汤一介 乐黛云:给大家的国文课》三本书。

  《人生的智慧》是未名湖畔学问大家汤一介的人生沉思录。书中有关于汤霖、汤用彤、汤一介三代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毋戚戚于功名,毋孜孜于逸乐”的精神传承和学术操守;有关于汤一介的师友:朱光潜、冯至、杨振声和梁思成;更有真性情的作家废名以及引领汤一介做学问必须“中外兼通”的贺麟,以致后来汤一介当老师教授中国哲学史时总向学生强调应先学好西方哲学史;关于读书,他说苏东坡是他最喜爱的诗人;写景的诗歌中,他最喜欢关于“天”的描写;他也说人生要有大爱,他应该做个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人。书中还有对生死、关于对“天人合一”的存在关怀。

  《人生由我》则是比较文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乐黛云的生平经历、亲师好友轶事以及未名湖畔汤乐两位学术眷侣的爱情故事。乐黛云在书中谈恩师王瑶,“他是大海,能容下一切现代的、传统的,新派的、旧派的,开阔的、严谨的,大刀阔斧的、拘泥执着的”;“世间果然有超乎生死荣辱,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智者吗?”季羡林就是这样的智者。其实乐黛云她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大江阔千里。风云骤变的10年间,乐黛云数次下放劳动,当过猪倌、伙夫、赶驴人、打砖手……很多人都痛苦不堪,乐黛云却每天一边赶着小猪,一边唱着歌背单词,跌落低谷时从不自暴自弃,就像她在时运好转时不曾狂傲膨胀一样。“我就是我。”乐黛云说,“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是她逆境中做人的准则。

  《给大家的国文课》是汤一介和乐黛云合著的,他们谈文学、老子、《心经》,以及人文素质、中国文化和中国梦相关的内容。两位先生对谈《世说新语》尤为精彩,可以看到两位先生“熔铸古今、兼通中外的全球视野,文史哲融汇的阅读与思辨经验”,这是两位先生智慧相通的地方,同时也能看出一个重情、一个重理,这正体现他们“儒道互补”的性情。

  2003年,汤一介以76岁高龄发起并主持《儒藏》工程,组织协调国内外20多所大学500多人的庞大编撰队伍,从《儒藏》工程启动的那一天起,汤一介就以家训“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自勉,即遇到困难绝不逃避,遇到责任勇于担当。这是一代知识分子对文化的热爱和虔诚。其实2004年汤一介即被查出有肝硬化,直到2014年6月27日汤一介出席百册《儒藏》(精华编)时还说只要活着一天就为《儒藏》尽力,两个多月后,汤一介离世。他始终认为,编纂《儒藏》是为中国传统文化迎接未来新挑战而构建的一项重大又伟大的工程。

  赵白生说乐黛云的贡献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通过学术著作,奠定比较文学学科基石;二是既开风气也为师,即教书育人,她是第一位带比较文学专业博士生的导师;三是推动学术体制建设,她创建的学术机构和组织有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以及后来的跨文化研究中心等。

  戴锦华说:“我们把两位老师在岁月中留下的文字,以‘人生三书’的方式重新组织起来,其实是为了让我们能够穿越时光,回溯时光和穿越壁垒。它也许能够帮助我们,帮助未来这套书的读者,就是年轻人、孩子们,正在准备面对世界、正在准备展开人生的孩子们,去触碰造就乐老师和汤老师的时代。但愿他们能够更为直观地碰触和感知两个伟大的灵魂和生命,他们的胸襟和包容,他们如此真实、恳切的生活,他们从来没有坠落在琐屑苟且里和在现实面前妥协。”

  汤一介说人应该“在自由与不自由之间”生活,在“非有非无之间”找寻“自我”,超越自我和世俗而游于“非有非无之间”。愿读过这套书的读者,拥有智慧,清澈、雅量、无量地超越人世简单的悲喜。这世上总有人纯粹聪敏,因为有着深厚的人文素质。他们是智者苍苍茫茫,大江阔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