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民族音乐瑰宝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1-26
中华民族是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族群之一,56个民族各具文明优势,不仅古老,而且别具一格,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达斡尔族的传统音乐之美,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稀世瑰宝之一。由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张天彤所著的《四方水土四方乐——达斡尔族区域音乐文化叙事》(辽宁大学出版社)一书便是抢救这一稀世瑰宝所取得的可贵成果。
在这部专著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令人心折的研究叙事,一些依稀可辨的民族古乐,以及古音稀声的震撼和感动,还有作者对它大范围的考察、深入了解和精细入微的研究。这便是尚存于边疆的古老民族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斡尔族传统歌舞音乐文化。虽然目前还依稀能够听到或看到久远、古朴和原生态的达斡尔族传统歌舞,但若不尽快加以挖掘、保护、整理和传承,久远的“遗响”有可能变成历史的“绝响”。
该书作者张天彤历经近20年时间,行程十几万公里,走访数十个村庄,访问了百余位民间歌手和民族艺人,足迹遍及达斡尔族四个方言区、鄂温克族三个部落、鄂伦春族五个聚居区。基于整理出的近百万字的调查笔记和录制的上千个小时的音频、视频,作者追踪锁定了达斡尔族区域传统民族音乐的不同形态、歌曲谱系及体裁类型,从学术角度,全方位、完整地勾勒出了达斡尔族区域传统民族音乐的地理分布、承接关系,阐述了达斡尔族传统原生态音乐在当代的文化价值。
研读该书,使人感觉到作者是以极大的热忱和使命,对达斡尔族四个方言区的传统音乐进行了全视角的历史爬梳,进行了相互贯通的积极尝试,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全面整合,使其枝叶归根,源流相认。
作者在书中指出,“达斡尔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实质,是达斡尔族传统文化观念的模式化显现,在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达斡尔族音乐文化呈现出的“整体相似,内部多样”的宏观特征,又丰富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他们不但保留着祖先留下的极其宝贵的音乐文化财富,还吸纳了周边兄弟民族音乐文化的优秀元素,不仅形成了浓郁的地域特色,还构成了当代达斡尔族传统歌舞音乐文化的内涵深邃和形式样态丰富的现实,为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作出了积极贡献。作者的这些独到见解,明确了达斡尔族传统歌舞音乐文化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地位,明晰了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和作用。
音乐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其生成和发展聚合了人类自古至今的精神进化,尤其是一些古老民族的原生态音乐更是一种进化的证明。达斡尔族传统音乐文化无疑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古老的音乐遗产。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达斡尔族传统歌舞里承载着丰富的、独特的民族记忆,对它的坚守,就是对该族群文化基因、文化记忆的守望”。作者对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正是中华民族如何善待、保护和传承古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一种努力,具有很好的昭示作用和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