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说理于具象 化平易为神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1-26
人类历史上的寓言创作开始得很早。我国先秦时期的寓言同古印度时期寓言和古希腊时期寓言成鼎足之势,是世界文化史上辉煌的一叶。我国先秦时期的寓言乃至绵延不绝的历代寓言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寓言中许多故事已被演变成成语而在日常生活中广为流行,堪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现代寓言创作曾经十分引人注目。叶圣陶是我国最先写作现代寓言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古代英雄的石像》产生很大影响。此后,我国现代寓言创作一直佳作不断,有冯雪峰的《水獭和鱼》《战牛和敌国》,张天翼的《一条好蛇》《自己的回声》,金近的《田鼠种白薯》,严文井的《习惯》,龙世辉的《女娲和苍蝇》《老猩猩和她的两个儿子》等,都是得到过较高评价的寓言佳作。
其实,古代社会的寓言创作并不主要是为儿童启蒙所作。先秦时期的寓言很多是当时的诸子百家开馆授徒的讲学要义,是士人学者游说诸侯王公时献上的治国理政之策。可想而知,其价值作用一点都不小。直到现在人们都还很熟悉的“扁鹊治病”“画蛇添足”“守株待兔”“郑人买履”“杞人忧天”“滥竽充数”“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寓言,它们的寓意都是鲜明而深刻的,谁又能说这些作品只是用于启蒙教育的儿童文学呢?
这就是我之所以要向读者认真推介沈水荣的这部寓言新书的理由。
沈水荣的寓言写作是符合寓言的本质要求的。德国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作家和文艺理论家莱辛在解释寓言的本质的时候曾说:“要是我们把—句普遍的道德格言引回到一件特殊的事件上,把真实性赋予这个特殊事件,用这个事件写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大家可以形象地认识出这个普遍的道德格言,那么这个虚构的故事便是一则寓言。”古罗马文学重要代表人物贺拉斯说过,寓言写作“得到普遍赞赏的是融会实益和乐趣的,他叫读者同时得到快感和教训”。《万事如镜》一书中绝大多数篇章既体现了寓言的本质要求,也能“叫读者同时得到快感和教训”。
好的寓言既要有智慧美,又要有读者领会得到的寓意。因此,作者要善于设譬,深于取象,选用某种具体事象,连类比附,类比推理,借此说明具体道理。当然,这里面有虚构和夸张,甚至拟人化,这正是寓言文体美之所在。寓言总是借此喻彼,借近喻远,借小喻大,借古喻今,虽浅显实深奥,寓说理于具象,化平易为神奇,处处幽默与机智,总能令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
莱辛说过:“寓言的魅力体现于重理本身。”《万事如镜》虽然在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纵横捭阖,杂取种种,我们读来不仅不觉得荒诞不经,反而被吸引着要探究故事中的深长意味。因为作者不仅是一介文人,更曾经是一位军人,是一位文人+军人,他有文思泉涌的功底,还有气吞山河的气概,因而百余篇寓言读来,或冷峻峭刻,或热情奔放,有柔情无限,有痛快淋漓,或跌宕起伏,或恢诡谲怪,令我们读来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
《万事如镜:现代寓言哲思故事》
水荣 著
东方出版社
2024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