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行动方案》
2025年将建成快递包装全链条治理新格局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1-17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日前联合印发《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聚焦快递包装治理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系统部署七大行动、三方面保障措施,提出到2025年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行动目标。《行动方案》的出台对进一步强化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助力推动形成全链条治理工作格局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注重综合施策 破解快递包装治理难题
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链条长、主体多、群体广等特点。在消费侧,事关10多亿消费者,与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在供给侧,链接数以千万计的电商卖家、制造企业、包装企业,还有数百万快递员等,涉及多个部门职责和地方政府属地责任,需要从包装设计、生产销售、商品交付、废弃物回收等环节强化全链条治理。
《行动方案》注重综合施策,致力于破解快递包装重点领域的突出难题,促进提升快递包装“四化”水平。一是标准化。针对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工作尚未建立覆盖全链条的法律标准体系问题,明确到2025年将全面建立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二是循环化。促进电商快递协同、压实地方责任,加快培育可循环快递包装新模式。三是减量化。加强电商快递协同推进包装减量,提升电商领域包装减量化成效,明确到2025年将在电商行业培育遴选一批电商快递减量化典型,大型品牌电商企业快递包装乱象明显改善。四是无害化。坚守底线,绝不能逾越生态保护和人身健康红线,全面禁止使用有毒有害快递包装,进一步提升包含商品包装、电商包装、寄递包装等废弃物的回收复用规模,实现集中无害化处理,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细化工作举措 探索全链条治理行动路径
经过几年的努力,寄递领域快递包装减量化效果十分明显,全产业链条共同发力是快递包装减量化标本兼治的关键。《行动方案》从绿色供应链的角度,提出快递包装减量化专项指导、供应链绿色升级两大行动,着重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电商企业、快递企业主体的责任和义务,细化了政府的引导指导作用,全环节防止过度包装。
《行动方案》提出电商平台企业引领行动,突出电商平台企业的快递包装治理责任和重要作用。一是强化平台管理责任,推动建立平台内企业包装治理激励约束机制,衔接好嵌入好快递包装减量化规则。二是分品类逐步推进原装直发,联合平台内大型品牌电商企业、快递企业,选择销量大的消费品,推广电商快递原装直发、产地直采等模式,减少包装使用。三是探索与寄递企业等上下游建立相关信息对接机制,有效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核心在产业链上下游、品牌间共享共用,以及建立社会化的回收体系。《行动方案》明确了可循环快递包装推广行动,一是强调深化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二是鼓励电商平台企业发挥作用,在部分种类商品订单生成页面为消费者提供可循环快递包装选项。三是发挥地方属地责任,完善可循环快递包装回收设施。
落实全面节约战略,《行动方案》提出了快递包装回收利用和处置行动,一是推动寄递企业采取激励措施,继续开展瓦楞纸箱回收复用,探索快递包装行业回收体系。二是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商品包装、电商包装、寄递包装等废弃物集中无害化处置。
目前,快递包装寄递环节刚性约束增强,法规标准逐步完善,需要加大落实力度,加强部门协同监管。为此,《行动方案》提出了监督执法和主题宣传两大行动,要求加大快递包装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宣传力度、广度、深度;鼓励行业协会采取自律公约、承诺等方式,引导企业强化快递包装治理主体责任。
完善制度机制 促进形成协同共治工作格局
推进绿色包装协同治理,是生产、流通等领域的共同政治任务,需要强化工作衔接。《行动方案》提出了部门协同创新举措。一是明确工作落实总结评估机制,强调邮政、商务等行业管理部门细化目标任务。二是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明确将快递包装治理全链条信息系统开发、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等工作,纳入资金支持、预算投资范畴。三是引入公益诉讼法律监督举措。
法规标准是推动快递包装治理的根本保障。《行动方案》明确了完善快递包装法规标准的内容,如推动修订《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完善快递包装治理相关条款。注重构建全链条统一的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快递包装绿色产品、可循环快递包装等重点领域标准,促进提升快递包装“四化”水平。
快递包装污染防治属于地方属地责任。《行动方案》专门强调了地方政府的责任,要求地方采取有力措施,完善工作机制、细化任务举措、抓好工作落实,在快递包装执法人员、装备、经费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
(作者系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