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粲集》

致敬先师 激励后人

作者:谢小庆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1-11

  2022年12月24日,张厚粲先生驾鹤西行。为了纪念亲爱的张先生,张先生的学生们共同编辑了这套《厚粲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这部4卷文集以融媒体的方式出版,在纸质书之外,还包括了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张先生用78年的时间,诠释了何谓“择一事、从一生”。从她选择了心理学作为自己的专业那一天开始,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她对心理学的初心从未动摇过。由于历史原因,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期中,心理学研究给张先生带来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辛苦、责难和坎坷。这些磨砺并没有动摇她对心理学的热爱。这是因为,她对心理学的情感发自内心,并不是出于对某种功利的追求。“认真了,就不会懈怠;热爱了,就不会放弃。”有时候,她一天工作近20个小时,只要有巧克力、咖啡、糕点作伴,完全不知疲倦。她说:“什么叫累,是懒吧?”她说:“如果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那么生命必将萎缩!”晚年的张先生说:“如果我能还原到18岁,让我重新选择,我还要选择心理学!”“我选择心理学从未后悔过,只是道路太崎岖,未达到我心中的目标,所以感到遗憾。”

  张先生对学生有着一种别样的爱——她以严格著称,对学生在学业上的要求严之又严,丝毫不懈怠,“骂是爱”在张先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刀子嘴,豆腐心”是她留给许多学生的深刻印象。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先生会以大爱仁心予以帮助、全力保护,帮助一个又一个学生走过人生的艰难时刻。在许多同学的记忆中,最深刻、最鲜活的印象便是先生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在学生的心目中,她固然是我们学术上的导师,更是人生的楷模。

  涉及学术问题,张先生常常不顾情面。不论是她的学生,还是有工作关系的人,许多人都对张先生有些“怕”,怕她的直与真。她的学生会对自己的学生说:“我们需要学习张先生对真理的追求,对学术立场的坚守。我们需要有一种精卫填海的信念,面对物欲的滚滚沙尘和诚信难觅的沙漠,我们需要在沙漠中栽树种草,屡种屡埋,屡埋屡种,我们一定要有在沙漠中建立绿洲的勇气。”

  作为晚清重臣张之洞的孙女,张先生从小接受了中西双重文化环境的影响,她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坚定的传承者,又是人类先进文化最热烈的拥抱者。她向世界热情地宣传和介绍中国心理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又积极地引进世界各国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推动中国的心理学发展。张先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坚持、毅力,走出了一条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出了泥泞的沼泽,实现了自己确立的“让心理学为人类做贡献”的理想。

  2022年3月,张厚粲先生在生病期间,特别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承担文集整理出版工作,这是一份深深的情感和重托。出版社高度重视文集出版工作,由于涉及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素材,采用融媒体方式呈现,这对我们而言既是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希望这部文集能使更多的人了解张先生的贡献,了解张先生的人生历程,从中获得启发,汲取力量,受到鼓舞。我们更希望,这部文集能够激励中国心理学事业的后来人,继续推动张先生为之奉献一生的心理学事业,一棒又一棒,一代又一代,持续努力,实现张先生那些未竟的心愿,让她播下的学术之种,在中国这片充满生机的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