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由我:做勇敢和浪漫的自己》
乐黛云用一生“西就东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1-11
在读乐黛云《人生由我:做勇敢和浪漫的自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时有个很深切的感受,乐黛云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人,离不开她中西贯通的学识。
“1977年大学恢复正规招生,学校生活开始安定下来。我被分配担任留学生现代文学课的教学工作。第一年主要是朝鲜学生,第二年是第一批欧美留学生。对欧美学生讲中国现代文学总不能只讲鲁迅走在《金光大道》上。我开始研究中国现代作家与欧美文学的关系。”继而乐黛云写就《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一文。中国比较文学之征程,铺下了第一块基石。这块小石头引起学界关注,更吸引了乐黛云当时所教学生薇娜·舒衡哲的兴趣,也正是这位学生给乐先生提供了到哈佛大学访问的机会。
“我的生活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在哈佛期间,乐黛云主要听比较文学系的课,深受这个学科奠基人白璧德教授的熏陶。1982年,她参加纽约举办的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年会之后,加州伯克利大学给她发出一个访问研究员的邀请。乐黛云的比较文学之路续航了。
“我的学术顾问是著名的跨比较文学系和东亚系的西里尔·白之教授。他对老舍和徐志摩的研究,特别是对他们与外国文学的关系的研究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对元、明戏剧传奇的研究也提供了全新的学术视野。”如果说哈佛大学的那段训练是点燃乐黛云对比较文学的热情,那么加州伯克利的这段深造,是真正将这门学科的面纱在她面前揭开。
在白之教授的讨论课上,《小二黑结婚》中有一个不安于守寡、涂脂抹粉的三仙姑。以当时国内观点是,这是个伤风败俗的人物角色,但美国同学认为三仙姑有追求自己喜欢生活方式的权利。乐黛云说:“我深感这种看法的不同,正说明了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的不同。这种不同不仅无害,而且提供了理解和欣赏作品的多种角度。”
在白之教授协助下,乐黛云完成著作《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该著作作为伯克利大学“东亚研究丛书”之一用英文出版。奠基中国比较文学之路的乐黛云,此刻“西就”,只差“东成”。
汤用彤口述、乐黛云记录时,一句“谁生厉阶,至今为梗”如拦路石挡住了她。汤先生很惊讶:“你《诗经》都没通读过一遍吗?连《诗经》中这两句常被引用的话都不知道,还算是中文系毕业生吗?”惭愧万分,乐黛云开始自己补课中国古典文学,不限于《诗经》通篇默写。“我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国学者,做什么学问都要有中国文化的根基,就是从汤老的教训开始的。”
乐黛云,西就东成。中国比较文学的大门,开启。
乐黛云关于中西方比较文学差异的观点:“西方的比较文学在课堂中产生,属于学院派;中国的比较文学却产生于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事实上,五四时期向西方学习的人,都有非常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像吴宓、陈寅恪、汤老先生和后来的钱钟书、宗白华、朱光潜等,他们都懂得怎样从中国文化出发,应该向西方索取什么,而不是跟着走、照着走。”
如贺桂梅教授所言,此书“如此坦诚、细腻,沧桑而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