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

青云之路 跬步可阶

作者:尹鸿 顾天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1-10

  新一年的中国电影,既充满了众多不确定性,也蕴含了无尽的可能性。可以预见,一个更加活跃、更具创新并满载希望的中国电影新一年正在到来。

  2023年的中国电影,票房规模近550亿元,较前一年增长83.4%,同比票房成绩最高的2019年,已恢复到约85%,观众规模恢复到约77%。新的一年,能否接近、达到或者超越640余亿元的历史最高成绩,无疑会是人们的期待,也是中国电影市场规模迈上新的台阶、走向新的高度的起点。应该说,达到这个目标并非易事,至少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会影响到中国电影新一年的市场规模。

  其一,国产新片供给可能不足。疫情3年,影响到电影的生产周期,有效的电影供给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断档”。2023年市场的快速恢复,有赖于影片供给充足。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去3年有一定的作品积压。如今“存量”已经基本释放,而新片特别是具有较大投入和市场竞争力的新片供给可能遭遇瓶颈,是否能够满足全年节假日对头部电影的需求和日常多样化的电影需求,将会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其二,引进片的空白难以填补。2020年之前的中国电影市场,引进片长期占有40%—48%的市场份额。到2023年,引进片票房只占全年总票房的16.2%。中国电影市场与历史最好成绩的“差额”几乎就是由于引进片市场乏力造成的。这种局面无论从全球电影的供给,还是中国观众的观影偏好,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诸多因素来看,都很难得到充分缓解。换言之,引进片的缺口需要更多更好的国产电影来填补。

  其三,媒介生态对电影观众的分化。近年来,许多研究都表明,人们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在网络、智能手机等媒介,长视频、游戏、直播、短视频等,都在争夺着观众的时间和注意力,客观上会影响电影的观看时间。

  从以上几方面来看,2023年虽然成绩可喜,但新的一年依然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具备,国产电影新一年可能接近或者达到640余亿元的历史最好水平,从此“而今迈步从头越”。

  可以看到,新的一年,由于受到此前疫情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复杂影响,高投入、大制作的电影供给数量较少,靠大体量的头部电影带动市场的状况很可能难以出现。更多的像去年的《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八角笼中》以及跨年的《年会不能停!》这种体量和规模的电影很可能会脱颖而出,更多的中青年创作者作品,更多的创新突破作品,更多的差异性作品既可能获得大展身手的机会,也会承担更重的守土开疆的责任。

  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过去那种依赖军事动作、警匪动作、古装动作和重喜剧类型的电影模式,已经有所改观。具有现实强度的题材,具有人间烟火气息的轻喜剧风格,表达某种现实焦虑的悬疑作品,国风国潮的动画电影都正在成为新的电影力量。有穿透力的故事,生动而真实的人物形象,具有现代美学强度的电影叙事和电影语言,特别是能够与当今观众的期许、价值观等产生情绪共鸣的主题表达,都将决定未来国产电影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新的一年已然到来,元旦档的电影《年会不能停!》《非诚勿扰3》,春节档可能上演的宁浩导演的《红毯先生》、贾玲导演的《麻辣滚烫》、“熊出没”系列的新动画电影《熊出没·逆转时空》等,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话题性,一批新片正在陆续进入市场。

  应该说,中国电影产业在长达20余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韧性和活力,新一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依然会朝气蓬勃。虽然乍暖还寒,也许更难将息,但希望能有更多深刻地刻画人性,关注烟火人间,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表达对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现代文明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涌现。

  (作者尹鸿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顾天琛系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