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

边界赋能 融合奔赴

作者:冷凇 姚怡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1-10


  新的一年,信息化浪潮席卷而来,科技发展势头愈发强劲。广播电视或将涌现许多令人振奋的新动向,为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电视“套娃”收费治理和广电新媒体联盟成立两大利好提振信心。为全面提升行业治理水平,今年将继续深化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构建综合治理体系,强化行业乱象的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广电新媒体联盟成立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推动广播电视主力军挺进互联网主战场的一项战略举措,是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一次创新探索。这两大利好将使广电在巩固壮大主流舆论上发挥引领作用,在推动规范发展上发挥示范作用,重点打造思想引领平台、舆论引导平台、协作共享平台、发展赋能平台、高端智库平台。

  第二,跨行业的链接红利持续绽放。媒体融合深度赋能文旅发展、科技创新、医药康养、金融投资等行业,全广电产业链产生的经济效益不低于万亿元。未来应继续通过地面频道撬动体文旅、农文旅、影文旅融合趋势,提振消费,恢复经济增长先锋。同时,节目创意的活动化、市场营销的定制化、内容录制的文旅化成为大趋势,广电将继续强化自身跨行业的链接赋能能力。

  第三,边界消融和人设重构。纪录片、真人秀、综艺、戏剧等形式打破壁垒、多重融合成为大趋势,如以纪实性为主要表现手法的真人秀、以戏剧性为主要呈现方式的纪录片等;同时,随着各广电台重视并举办创意大赛,尊重策划人才与编剧人才,文化类、科教类嘉宾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

  第四,文化类、知识类内容崛起。短视频平台发展助推文化走向无限细分,未来或将“圈层热款”>“大众爆款”。当下,广播电视促进文化繁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非遗匠人作品的高效率、高价值变现;知识传播的凝练化、精准化触达;历史人文的趣味化、比喻化转化等。未来,广播电视在文化知识传播方面应继续发挥三大优势:“算法推送+粉丝效应”以增加赏析黏性;“引燃热议+圈层转发”以扩容社会影响;“高光放大+精准凝练”以高效传播触达。

  第五,MCN产业特别是直播带货走向大转型。董宇辉和东方甄选的崛起,使得直播带货行业实现了从“真漂亮、真便宜下单”到“长见识、有情怀下单”的转变。泛知识、泛文化、泛垂直、泛场景、强人格、强地域、强圈层、强互动成为MCN大趋势,形象、口才、研究价值缺一不可,医师、律师、教师、育儿师等学者型MCN实现“知识下山、学者登台”,高颜值、高言值、高研值的“文化三高”传播迎来机遇,MCN或将成为人格魅力的锻造与变现中心。

  第六,电视剧和微短剧“一体两翼”并行发展。电视剧不分台网,革命历史及科幻题材依然是热门。同时,“温暖现实主义”把现实的痛感转化为幸福感、获得感,也是电视剧创作的大趋势;人物刻画反脸谱化,深挖人性题材。微短剧将继续聚焦时代脉搏的选题热点、人情人性的光芒绽放、电影质感的美学升级、知识凝练的创新传播,同时,加强规范管理,努力提升创作水准。

  第七,充分发挥七维动力。包括公信力——深扎精神,权威可信;创意力——专项策划,寻求差异;活动力——私人定制,高效执行;执行力——峰会论坛,全链落地;科技力——智能算法,精准推动;营销力——矩阵宣发,即时直播;整合力——央媒联动,行业头部。

  第八,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目前,AIGC大模型在创意脚本、分级策划上已经出现了给广电深度赋能的趋势,其对提高广电行业,尤其是中短视频制作效率有很大帮助,也将会在2024年吸引更多人才进入广电及网络视听领域,使视频内容呈现更加百花齐放。

  第九,文化产业和文化IP未来有巨大的市场延伸空间。IP衍生产品的开发运营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新的一年也将成为推动广电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不断推出的优质IP是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而IP衍生产品除了加强IP的商业变现能力之外,还可以丰富IP内容的宣传渠道、延长IP的生命周期,从而进一步助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内容的传播。

  以上九大趋势揭示了广播电视行业未来蓬勃发展的方向,只有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应对变革,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新的突破创新,最终成为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亮丽视听名片。

  (作者冷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姚怡斐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