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写事 写情 写神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2-25
黄传会是非常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他总是在报告文学写作上尝试着变化和突破,因此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不会让我们失望。《仰望星空:共和国功勋孙家栋》是他的新作,当我拿到这本装帧大气的书时,就很想知道黄传会在书里又为我们提供了什么新鲜的东西。的确有新的东西!这部作品准确生动传神地书写了获得“共和国勋章”的英雄人物孙家栋,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样板,即报告文学如何写好人物的样板。
报告文学写人物,是不同于小说写人物的,报告文学写人物必须要写事,是写所述人物做了什么事,只要把事情写清楚了,可以说就把写作的任务完成了。但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不会止步于写事,他还要写情和写神。黄传会就是这样一位报告文学作家。他在这部作品中做到了既写事,也写情和写神,而且写事、写情、写神三者结合得非常好。
报告文学要写好事情,就要严格做到客观、真实、准确、清晰。这是黄传会一以贯之的优点,也是他遵循报告文学伦理的写作原则。作品是介绍孙家栋在中国航天事业中的事迹和作为的,黄传会将孙家栋的作为置于中国航天事业中来讲述,因而不仅讲述得更加清楚,也凸显了孙家栋的价值;不仅写清楚了孙家栋的事迹,也为读者勾勒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从写事的角度说,这部作品是非常成功的。但黄传会明白,光把事情写好还不行,报告文学写人物,不仅要写事,还要写情、写神。这在写英模人物的报告文学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类报告文学并不缺少写情,但很多作家在对英模人物进行描写时,只是专写公共化的情,如无私奉献的爱国情、关心他人的大爱之情等等,却忽略了或者说有意回避了写个人化的情感。
黄传会写情,既写大爱之情,也写个人之情,他在这部作品中就用了不少笔墨写孙家栋对家人的关爱,写孙家栋夫妻既朴素又浪漫的爱情。比如,我特别欣赏穿布鞋的细节,孙家栋妻子惦念着孙家栋的腿,为他做布鞋,还反复叮咛秘书要替孙家栋及时换上布鞋。像这种夫妻间非常个人化的情感细节是最日常的,又是最感人的。黄传会并不是单纯写个人化的感情,他是将其同大爱之情相结合,写出人物的情感境界。比如他写孙家栋的女儿觉得自己的父亲为母亲的吃药特别操心,就劝父亲不要管这类小事,去关心他的航天大事就行了,孙家栋则很正色地告诉女儿:妈妈的事情也是大事!
至于写神方面,黄传会更是将其作为全书的核心,紧扣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充分展示孙家栋的精神世界。因为黄传会对孙家栋的精神世界把握得十分准确,因此哪怕他多次写到航天实验的失败,一点也不会令人沮丧,反而充分展现出孙家栋面临失败时的镇定、自信和深思。总之,黄传会的这部作品在写事、写情、写神等三个方面都做得非常好,从而使孙家栋这一英模人物的形象立体化地树立在读者面前。
这部作品还有一个重要特点,这是为孙家栋立传的书,但黄传会并没有局限在写孙家栋,而是扩展开来,写出了为中国航天事业奉献的一组群像。为什么要以群像描写的方式来写孙家栋?当然从技术上说,写群像能让作品的叙事不显得单薄,但也有人认为这样写没有把笔墨集中在孙家栋身上,是不妥当的。我觉得,群像描写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体现出黄传会对孙家栋的精神内涵有着非常准确的把握。也就是说,这种写作方式是由孙家栋这个人物的精神内涵所决定的。
黄传会将孙家栋视为航天人英雄群体中的杰出代表,通过群像描写展现孙家栋,也通过孙家栋展现航天人英雄群体的风采,所以孙家栋的“神”是群体的“神”,是民族的“神”,也是中国的“神”。这部作品对群像的描写,不是展开写、放开写,而是围绕孙家栋的“神”这一点来写,比如作品多次谈到周总理和孙家栋的交往。有一次周总理问孙家栋卫星上有多少个插头,孙家栋回答不上来就说要调查了以后再告诉周总理,周总理则摆了摆手,告诉孙家栋这个数据对科学家很重要,干事情要严谨,要一丝不苟。通过孙家栋和周总理之间的对话,黄传会就让我们看到了“神”是如何在志同道合者之间相互传承的。作品一开始是从钱学森和“航天四老”写起,就是因为这是孙家栋之“神”的缘起。
黄传会非常善于抓细节,作品中有大量精彩的细节。使人物形象变得有血有肉。更重要的是,黄传会善于处理细节,让细节为整体服务,以细节加强作品的文学性。比如,孙家栋爱眯缝着眼的特点,就被黄传会敏锐地抓住了。“眯缝着眼”的描写贯穿全书,通过“眯缝着眼”展现孙家栋的精神、心理世界。如孙家栋要求将卫星姿态角调整5度,这是个很冒险的决定,后来就有人问他怎么胆子这么大,“他两眼一眯,淡然一笑”——这是一种内心沉着的眯眼;苏联专家因为不理解中国算盘而对他发问时,“他眯着眼睛笑了,大家也笑了”——这是一种文化自信的眯眼;孙家栋得知要让他来负责卫星的总体设计时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回家后他妻子见他“眯缝着眼,喜滋滋的”——这是一种崇高使命感的眯眼;特别是到了晚年,“一想到火星,孙家栋那双眯缝着的眼睛,顷刻间便睁大了,闪闪烁烁”——这双眯缝的眼睛分明承载着未来无限的可能性。
作品有一个非常提神、也非常诗意化的结尾,是孙家栋做的一个梦。在梦中,孙家栋来到了月球上,与嫦娥还有航天事业的群英们相聚在一起。这种写法看上去好像和报告文学写作的真实性相冲突,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大胆的创造,能看出黄传会在报告文学写作中是怎样去追求文学性的。做梦虽然只是黄传会的想象,但梦中所涉内容其实是孙家栋的所思所想,黄传会不过是将其以做梦的方式表现出来。黄传会一直尝试将散文的文体叙述融入到报告文学写作之中,做梦的想象性细节便是这种尝试之一,这大大增加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总之,从文学性的角度来说,这是一部非常值得肯定的、也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报告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