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书香为城市增韵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2-20

  时代的发展使报刊亭走到了十字路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数字阅读快速发展,纸质报刊不再是主要的阅读载体,报刊亭的生存发展遇到困难。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全国邮政报刊亭总数由2010年的2.8万处下降到2022年的0.8万处,12年间下降了71%。各地的报刊亭数量锐减,依然存在的报刊亭也大多面临着经营困境。

  报刊亭还应不应该继续存在?对仍钟情于纸质阅读的人而言,报刊亭是邂逅知识的驿站;对社区居民来说,报刊亭是售卖生活用品、提供便民服务的空间;对初来乍到的旅人而言,报刊亭亦是了解城市风貌的窗口。作为城市文化生活的“神经末梢”,报刊亭依然有它存在的价值,一拆了之不是最好的答案。做好统筹协调,在优化布局、创新服务的基础上,保留一定数量的报刊亭,既是对人们现实需求的回应,也是对城市文化韵味与便民温情的守护。

  变则通,通则久。重新找到自身的价值定位和生存之道,是报刊亭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近年来,各地不少报刊亭踏上了转型发展之路。在杭州,一些报刊亭增设了“众创公益直播间”等数字服务平台,并为闲置物品循环利用以及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提供便利。在广州,报刊亭与餐饮品牌合作打造线下消费新场景,“报纸+咖啡”的结合成功出圈。在深圳,有的报刊亭化身“种子邮局”,在保留传统功能的基础上,探索文创产品经营等。顺应消费趋势、拓展服务业态、创新经营模式,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报刊亭才能在当代社会更好服务读者、传播文化。

  (12月13日 《人民日报》 李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