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传播大合唱中唱响女性独特声部

作者:刘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2-20


核心阅读

  讲好中国故事,要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妇女事业的发展是其中重要一环。党和政府始终把促进妇女事业发展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积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支持妇女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和梦想;不断建立健全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全面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持续推动将性别平等落到实处,支持妇女发挥半边天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女性,作为中国故事女主角、中国声音中的独特声部、国家形象体现,在国际传播战略体系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讲好中国故事,就要讲好中国女性的故事,就要引导更多女性讲好中国故事。

  事实上,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国际传播呈现去中心化、多元赋权的新特征,越来越多的女性正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国际传播主体,并发挥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女性非常擅长使用社交媒体来进行形象塑造和个人形象展示,并能够展现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与受众互动,从而更好地传递信息。如何进一步拓展“她议题”、彰显“她力量”、发挥“她优势”,对外讲好多彩、精彩的中国女性故事,展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中国女性形象,将我国妇女事业发展优势转化为国际传播优势,从而有效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与传播效果,构建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本文拟从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传播效果三个方面切入,分别在成功经验、问题挑战、提升策略三个维度,就如何回答好这一时代课题展开论述。


  一、传播内容:拓展“她议题”,使其成为国际传播中取之不竭的资源库


  讲好中国故事,要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妇女事业的发展是其中重要一环。党和政府始终把促进妇女事业发展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积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支持妇女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和梦想;不断建立健全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全面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持续推动将性别平等落到实处,支持妇女发挥半边天作用。

  中国妇女事业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既是国际传播的丰富题材,也是做好国际传播的基础与底气。中国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在近1亿农村脱贫人口中,妇女约占一半,为促进全球性别平等提供了中国方案,是对外传播的好题材。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中国故事女主角,是中国形象的生动代表和重要体现。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女性以更自由的身份、更平等的角色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都出现了许多典型女性形象。尤其是近10年,随着国家实力大幅跃升,当代中国女性的新形象加速树立,在全球愈发得到认可。中国首位飞天的女航天员刘洋10年中两次飞上太空,并在中国空间站执行了为期6个月的太空任务。此外,女航天员王亚平也在浩瀚宇宙留下了中国女性的身影。她们一次次把祖国的荣耀写在太空,向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女性的力量,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女性的刻板印象。

  然而,国际传播中女性议题的数量还远远不够,多样性、丰富性也不足,既不能完全匹配妇女事业取得的成就和女性的半边天作用,也不能充分展现中国女性的精神风貌,这就需要不断深化和拓展女性议题。

  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大胆提出新表述、新概念、新观点,建构适应国际传播的女性话语体系,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妇女政治参与、全面依法治国与妇女权益保障、高质量发展与妇女经济参与等领域主动设置议题,将中国妇女事业发展成就的中国经验转化为国际认可的中国主张。

  增加非政治层面的女性议题设置。在文化、教育、家庭、健康、艺术、体育等领域,宏观落子,微观落脚,精心设计叙事落点,通过更为高明、更无痕迹、更有烟火气的隐性传播方式,折光反射妇女事业发展成就,从而展现新时代女性丰富立体的形象。


  二、传播主体:彰显“她力量”,使其成为国际传播中无处不在的生力军


  长期以来,在国际传播的主阵地与前沿一线,始终活跃着女性的身影,她们为传递中国声音、传播中华文化贡献着自己温柔而强大的力量。

  随着互联网与新技术的发展,社交平台的兴起使得1995—2009年出生的“Z世代”开始在国际传播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美国传媒学者认为“现在是少女统治互联网”,TikTok上的人气都来自于十几岁的女孩。抖音国际版TikTok2020年开始在全球风生水起,已成为中国国际传播的重要信息出口,其中传播中国文化的主力人群恰恰是一批“95后”女孩。她们在TikTok上穿中国旗袍、跳中国舞、展示五十六个民族服饰、全英文直播带货助力“中国制造”……播放量经常超千万甚至上亿,让东方味道、东方女性以不可阻挡的魅力名扬海外。

  面对来自主战场与新战场被全面遏制的挑战,国际传播需要采取更为迂回的策略,充分发挥更多主体,包括“娘子军”的作用,作为官方传播与主流媒体传播的有力补充,在多元主体传播格局中打造一支女性生力军。

  引导民间力量,提供支持帮助。发挥草根大V、意见领袖、民间网红等各领域各行业主体在不同节点不同领域各显其能的作用,从个人和微观视角讲好中国女性故事,向国际社会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目前,国际传播中的野生力量都属于散兵游勇状态,在尊重民间传播和个体创作空间的同时,为其提供支持与帮助,引导她们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变更多的“无心插柳”为“有意栽花”。

  扩大友善圈层,善于借嘴发声。直接交往的人际传播是最有感染力、影响力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由外国女留学生、西方民众等海外友好人士组成外援部队,形成传播合力。可通过把她们请进来,借由她们感兴趣的话题“借嘴发声”。


  三、传播效果:发挥“她优势”,使其成为国际传播中直抵人心的催化剂


  有效的国际传播强调事实、道理与情感三要素的高度统一和有机结合。但近年来,国际传播中呈现出更注重“共情传播”的情感化演进趋势。而女性先天具有情感优势,注重发挥好情感优势,将有助于提高国际传播效果。那么,女性的情感优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语言表达能力。女性在语言表达方面往往更加流利、准确和有感染力,她们可以用更有感情色彩,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来传达信息,从而更容易引起受众共鸣。

  共情能力。在国际传播中,跨文化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女性具有惊人的观察力、善于倾听、有准确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在特定情境下做出准确情感反应的能力,往往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从而更好地促进“民心相通”。

  受众吸引力。对任何国家、任何种族而言,女性都是最温柔、最浪漫的力量,她们真实、包容、感性、富有亲和力的特质可以跨越语言、跨越距离,通常更具有吸引力,从而更有效地传递信息。

  但不容否认的是,随着国际传播主体越来越多元、国际传播门槛越来越低,大量以女性为主体的国际传播内容良莠不齐,要么停留在文化符号的浅层展示上,表面热闹;要么内容空洞廉价煽情,思想干瘪;要么形式酷炫,流量至上,不知所云。国际传播中想要把“她优势”转化为直抵人心的效果,还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在价值观的“魂”与“核”上下功夫。战略传播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所有的事实与细节、情感与情绪都要为主题和思想服务,应在其中注入中华文化的“魂”与中国价值的“核”,让女性文化符号真正成为传播真善美价值观的生动载体,让中国故事中的情感共鸣在价值共振中得以升华。

  在专业能力的“精”与“准”上下功夫。加大女性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培训,即使是民间叙事,想要达到好的传播效果,也要具备一定的国际传播专业知识,遵从传播规律,在内容上“精”,打造精品力作;在对象上“准”,符合传播对象需求。

  在传播目标的“明”与“隐”上下功夫。吸引眼球,获取点击量是衡量国际传播效果最显而易见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不要忘记国际传播的最终目标,是要看传播内容能否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认可。这个目标既要“明确”又要“隐形”,隐得越高明、隐得越巧妙,达到的传播效果反而越好。用生动的故事传递鲜活的思想,达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效果,是国际传播的最高境界,也是“她优势”的最好彰显。

  (作者系中国妇女杂志社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