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无尽魅力

作者:江作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0-27

  近日,在首届金熊猫奖电视剧单元获得最佳编剧奖提名的编剧王小枪说,能全球共通的故事,本质上是吸引人的、能令人共情的、人物鲜明而独特的。

  人类从洞穴时代就开始讲故事,因而故事是连接世界最好的纽带。这个观点在获得好评的作品当中是一个不言自明的暗线。而如何吸引人?古人在论及作文之法时曾有这样的论述:“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这是比喻故事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使故事环环相扣,前后呼应,令人在不经意间领会其主旨。

  草蛇是指一条蛇从草丛穿过,不会留下脚印,但蛇有体重,还是会留下一些不明显却仍存在的痕迹。灰线是指拿一条缝衣服的线,在烧柴后的炉灰里拖一下,由于线特别轻,留下的痕迹是很模糊的。这种写故事的方法比较高明,也就是主题并不需要着重去点出,而是通过情节的自然铺叙,以及水到渠成的情感流露,从而表达出某种倾向性。

  我国古代是故事的大成之地,无论是神话故事,还是谋略故事,抑或是民间民俗故事,都将古代生活场景幻化得淋漓尽致,从浑厚的语言文字氛围中,烘托出东方民族的智慧和善良,以及生活中的哲理与诗情。

  在互联网时代,轻文化占领了多数传播空间。在短而又短的文字或画面的矩阵里,讲故事当然成了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因而讲故事好像成为一个老套而不时尚的概念,不屑于讲故事不仅成为一种快餐文化的形式认同,而且把讲故事与讲套话似乎摆在一样的被淘汰的位置上,这是一种不自觉但很普遍的指尖普适法则。

  直白与粗浅在互联网的各类传播作品中,成为一个通病。这似乎与人类掌握着最复杂的技术与理论相矛盾。实际上,就连小孩子也不愿接受直白的说教,而讲故事却能帮助孩子明事知理。从大灰狼和小矮人的故事了解善恶,从孙悟空和鲁智深身上看到疾恶如仇,从卖火柴的小女孩和白雪公主身上知道世间的冷暖,情节生动、令人共情、人物性格鲜明是这些故事特点相近的“草蛇灰线”。

  在文言文时代,传播工具的简陋使语言不得不简练,但简练之中仍有“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空间。记得与老庄齐名的列子在他的著作中讲过一个《两小儿辩日》的故事,通过生动、谐趣、稚气的情节语言,把太阳的凉热与远近之关系的难题,由小儿提给大学问家孔子,结果孔子被难倒。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意即“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这个故事简则简矣,但嘲讽上智下愚陈旧观念的作用,却是强过多少长篇大论的。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不要忘了技术是为内容服务的,再眼花缭乱的技术,终究起到的作用应该是“插在故事上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