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流媒体如何加强青年思想引领

——以《中国青年》为例

作者:刘晓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0-12

核心阅读

  当今社会,网络技术日益发达,新媒体已成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思想引领与新媒体的结合势在必行。但是,时事资讯的海量增长、价值取向的日益多元和社会热点的快餐化,也给青年思想引领工作带来挑战。青年人思维活跃、信息畅通、情感丰富,不喜欢强行灌输和单向说教,如何让优质内容第一时间被青年所感知并引起他们的高度关注?如何准确把握新媒体发展规律,有效抢占青年思想引领高地?这成为《中国青年》的重要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明确指出“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和确立期,外界文化易对其产生很大影响。新型主流媒体已经成为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主阵地,在这个平台上展示的作品要发挥正确引领青年思想的作用。如何促进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如何培养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加强青年思想引领,是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也是主流媒体必须承担的责任。为此,《中国青年》杂志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探索。

  《中国青年》是共青团中央机关刊,1923年10月20日正式创刊,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国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红色主流期刊。《中国青年》的百年办刊历程,是中共党史青年篇章的重要记录,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清晰缩影,是共青团事业蓬勃发展的光辉记忆。《中国青年》在树立榜样、引领青年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积累,自创刊以来,宣传了一系列投身革命伟业的先辈、闪耀理想光芒的伟人、耕耘在各行各业的精英,一个个可敬可爱的形象感人肺腑,给青年以前行的力量。如今,《中国青年》走过百年风雨,因初心不改而更加朝气蓬勃。它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在守正创新中努力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中国青年》主动适应媒介生态的变革,积极拥抱新媒体,发挥主动性,在宣传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实践,大胆探索,将共青团工作与全媒体相结合,使全媒体成为共青团组织传达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为传播社会正能量、完善价值体系、加强青年思想引领作出突出贡献。


  一、用创新性内容加强青年思想引领


  一是着眼于政治性,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2019年以来,《中国青年》自觉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重要回信贺信精神、重要著作学习等作为宣传的重中之重,通过理论解读、示范宣讲、实践感悟等进行阐释与转化,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新媒体推出“这十年·正青春”“党代表的青春风采”“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三大系列报道,开设专栏“理说二十大”等,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二是着眼于先进性,强化英雄模范宣传和典型示范引领。功勋模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也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中国青年》传承期刊近百年来善于发现、挖掘、宣传典型人物的优良传统,2019年以来,先后推出了杜富国、张小娟、王亮、孙勇等重大青年典型。

  三是着眼于理论性,保持育人本色。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同时也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有的甚至出现了“躺平”“社恐”等倾向。在这样的现实问题面前,《中国青年》积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引领。为此,《中国青年》开设了《学习时刻》栏目,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架起了一座连接理论真谛与青年需求之间的桥梁,力争用准确、透彻、通俗的话语加以阐释,有效地感染青年、教育青年、引领青年。


  二、用新媒体加强青年思想引领


  当今社会,网络技术日益发达,新媒体已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思想引领与新媒体的结合势在必行。但是,时事资讯的海量增长、价值取向的日益多元和社会热点的快餐化,也给青年思想引领工作带来挑战。青年人思维活跃、信息畅通、情感丰富,不喜欢强行灌输和单向说教,如何让优质内容第一时间被青年所感知并引起他们的高度关注?如何准确把握新媒体发展规律,有效抢占青年思想引领高地?这成为《中国青年》的重要工作。

  与娱乐、体育、生活等信息相比,思想政治类信息往往系统庞杂、内容抽象,青年对此类信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疏离感。为了吸引青年人的目光,向青年人传达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青年》充分发挥全媒体资源,从提高传播力入手,创新形式载体,注重年轻化表达,充分发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联动效应,线上线下相融合,将文字信息可视化表达,通过喜闻乐见、影响广泛、导向积极的视频产品,用生动的故事表达教育理念,用通俗的语言讲清道理,抓住青年的“眼睛”和“耳朵”,让青年积极参与其中,在润物细无声间,实现对青年的思想引领。

  1.开展《永远的雷锋》大型网络直播活动

  雷锋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中国青年》作为1963年向毛泽东同志请求题词和首发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期刊,以实际行动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3月2日,“永远的雷锋——《中国青年》纪念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60周年”网络直播活动成功举行。活动包括雷锋成长回望、口述历史、榜样访谈、v观团课及老中青三代朗读《雷锋日记》、播映《凡人微光》短视频等环节。共青团中央微博、视频号、B站、抖音、快手、知乎、中国青年杂志微博等多个平台共同播出,全国各级共青团新媒体账号同步转播,全国多所学校组织青少年观看了直播,较好地宣传了雷锋精神,在青少年中反响热烈。

  2.开展《中国青年》百年经典诵读网络直播活动

  2023年五四青年节之际,《中国青年》以创刊100周年为契机,开展了“强我中华 青春争先——《中国青年》百年经典诵读网络直播活动”。

  直播活动以“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青春力量”为策划主旨,聚焦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结合中共党史青年篇章、中国青年运动重要节点和青年英雄人物报道,精心选择篇目和朗诵的地点和主体,充分发挥英雄模范、最美奋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等一代代青年榜样对青年的思想引领,展现了100年来奋斗者正青春的绚丽风采。

  直播活动非常注重年轻化表达,以青年为主角,面向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用“青言青语”润青心、铸青魂。来自全国8所高校的青年学生和10个省市的广大青年,用饱满的激情和炽热的情感,诵读经典名篇,讲述红色故事,展开了一场跨越百年的青春对话,表达了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建功强国建设的澎湃心声。

  为了有效提升在青年受众中的传播效果,此次直播活动首次采用现场直播加外景拍摄的传播手段,通过名人名篇名段朗读与“青言青语”红色故事讲述相结合,实景展现了党的百年青年篇章的光辉历程、《中国青年》百年办刊历程和鲜为人知的红色革命故事,为广大青年带来了一场红色视听盛宴。

  这两次大型网络直播活动是《中国青年》积极利用创刊百年来的红色资源,用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在实现青年思想引领、提升主流媒体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力、为大中小学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优质内容等方面进行的有力探索。直播活动在广大青年和团员干部中引发热烈反响,他们积极评论、点赞、转发,使得思想引领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主流媒体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是引领青年思想的重要阵地。接下来,《中国青年》将依靠百年历史文化积淀和深厚文化底蕴,以榜样人物和优质内容突出活动策划,创新报道语境,进一步增强历史穿透力、理论说服力、社会影响力、品牌传播力,积极整合优质资源,突出政治性、思想性、群众性,进一步聚焦青年精神素养提升,不断策划推出“大思政课”精品内容,满足广大青年精神文化新需求,在加强青年思想引领、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青年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