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打开科学阅读之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9-22
长期以来,科学出版社高度重视科普出版工作,支持鼓励所有编辑参与科普出版,不少编辑综合能力显著提升,特别是以科学人文分社为代表的出版部门,长期坚持策划出版科普图书,以原创为主、成人科普为主、科学家科普为主,形成了我社科普出版的鲜明特色。
同时,我们积极参与科普阅读推广工作。相对于科普阅读,我们更倾向于称之为“科学阅读”,我社科普图书传播活动很早开始就以“打开科学阅读之门”为主题。我们深知,科学阅读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基础,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出版社如何积极参与科学阅读推广工作,并尝试性做了一些努力:
夯实内容品质基础。优质内容是进行科学阅读推广的基础,我们高度重视建设一流的作者队伍和编辑队伍,致力于推动高质量的原创科普和科学家科普,倡导将科技与历史、哲学、艺术、社会等融合的新科普,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可读性,吸引读者深入阅读,并带给读者更多启发和思考。丰富阅读体验形式。我社是最早实施创新转型战略的出版单位之一,重视数字化阅读服务创新,建设了“科学文库”等数字化阅读平台,还在图书中尝试附加视频、AR等内容,增强互动阅读体验。参与公益阅读推广。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通过赠书、建设社区智能书柜等形式,将科普图书直接送到读者手中,为青少年和社区居民参与科学阅读提供方便。组织线上线下图书发布、科普讲座。带着科普图书参与各类活动,激发读者科学阅读的兴趣。积极做好媒体传播。我社积极利用社内外各类平台推广科学图书,与读者互动,了解需求和反馈,引导读者更加深入有效地进行科学阅读。控制定价助力传播。我社还很注重科普图书定价控制,希望通过更优惠的价格让更多读者有机会体验科学阅读。积极报奖借力传播。我社非常注重科普图书的社会效益,积极申报各类奖项,获奖项目往往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播,让更多读者从中受益。参与科普能力建设。我们积极支持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参与相关单位组织的科普培训、组织承办科普创作培训班、广泛参加各单位科普创作交流活动等,帮助科技工作者更好地理解科学传播,从而更好地引导社会公众的科学阅读。
对于我国科学阅读推广工作,我们有如下建议:
将科学阅读融入教育工作。目前,我国大中小学课堂教学形式还有较大改进空间,建议将课前阅读和课上讨论作为重要抓手,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阅读习惯。
加强科学阅读相关研究。我们需要结合我国教育及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环境,充分研究当前有助于大众科学阅读习惯养成的各种因素,才能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予以改进。无论是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科学传播研究机构,还是大中小学校、出版单位等,都应该进行相关的研究,为进一步推动全民科学阅读提供更多建议。
加强科史哲的普及教育。科技史、科技哲学及科技伦理等交叉学科内容,是促进科学阅读的重要材料,建议大中小学校都配备师资,增加这些学科内容的课时,这将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加大优秀作品的传播力度。多年来,国家相关部门组织了多个面向不同群体的优秀科普图书评选活动。建议将主要奖项的历年优秀科普图书纳入各级重要目录,让好书真正发挥作用。
加强科学图书书评人和推广人的培养。相对于网络评论信息的爆发式增长,我们还应该系统规划培养一批科学图书评论人和推广人,形成足够的覆盖面,营造人人参与科学阅读的氛围,对于引导全民科学阅读和深入思考,是非常有意义的。
加强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升级。公共图书馆应该在科学阅读推广工作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场馆现代化升级、加强场馆人气的同时,可以牵头建设城市科学阅读网点,组织分类分级书单,结合读者数据库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等等。
总之,出版社在推动科学阅读习惯养成方面可以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但真正实现全民科学阅读习惯的提升,还是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长期努力。
(作者系科学出版社科学人文分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