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王兴:理性笔触讲述医者思维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9-01
王兴 北京大学肿瘤学博士、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已出版作品《病人家属,请来一下》《怪医笔记》《癌症病人怎么吃》等。其中,《病人家属,请来一下》荣获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科普类推荐图书,入选2022年“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
人都会生病,生病后如何看病对于不少人来说是不想面对的难题。
病人到了医院会遇到去看哪个科室、这么多医生该如何选择这些“麻烦事”,即使到了医生那里也有可能从迷惘到不解,我都这么难受了,几分钟的时间就给我看好了?医生,你在想什么?
而北京大学肿瘤学博士、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王兴用他的新书《医生,你在想什么》给出答案。在他看来,医生与普通人无异,多的只是在和患者沟通中的医者思维,而这恰恰是医患关系中的关键。了解并理解这种思维,或者能成为治疗的关键。
边学边思考怎样“有效的医疗”
成绩优异,使得从小就是外人眼中“别人家孩子”的王兴在高考选择专业时多了不少“烦恼”。最终他喜欢的一个漫画角色帮助他做了选择:这个有着驯鹿外表的可爱角色在危急关头会化身救死扶伤的医生,在整个团队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希望做别人可以相信和依靠的人,所以我要当医生。”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王兴这样回答道。
于是在王兴的高考志愿表上,北京大学医学部成为第一选择。然而学医的过程并没有漫画精彩,更多是重复性的项目,王兴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边学习边思考,而发生的一个故事也成为《医生,你在想什么》的灵感来源。王兴告诉记者,大三的时候,他因为跑马拉松拉伤了脚,于是就准备了一整套说辞希望医生学长能帮他好好看看。进入门诊后,王兴觉得这个学长并没有仔细问诊与认真检查,就和他说没事。无巧不成书,进入临床学习后,这个学长成为王兴的带教老师,而王兴也被这位学长的师德与医德多次打动。后来王兴也做了医生,他终于理解学长的用意,医生在门诊时,更多的职责是快速判断这个病人有病还是没病,吃药还是手术,要不要住院。简单来说,就是“筛查”。“我当时确实没用药就很快好了,也没有花费一分钱。从这点来看,那位医生其实是高标准完成了任务。这化解了我心中多年的疑虑,让我可以从医生的视角去思考,怎样才是‘有效的医疗’。”王兴说。
这实际上也引出了王兴写这本书的目的:医生也是基于对疾病、医学、医疗的基础认知,才训练出属于医生的一套思维方式。一旦普通人对于这种思维方式有更多的理解,对于病情的恐慌和不安就会减少很多,取而代之的是理性的分析与决策,从而实现“有效的医疗”。
缩短“医患距离”
《医生,你在想什么》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学会医者思维,是普通人与医生之间最短的距离。“例如在门诊,只有短短的10分钟的时间,医生与患者8分钟都在建立信任。并在这8分钟内,患者要判断这个医生是否专业,医生要判断这个病人是否可以沟通,最后两分钟才是给出结论。”王兴说。
医者思维还体现在诸多层面。有时候病人自己的陈述被打断时感觉不快,而王兴则解释打断病人陈述的原因是希望通过他的知识帮助病人进行梳理。“医生比病人强的不是思维能力,而是由医学知识构建的医学思维能力。”在王兴看来,有时候医生的角色也像是侦探,需要在极短的时间作出最优秀判断。
在书写这些内容的时候,王兴站在普通患者视角娓娓道来:“有人问我如何切换医生和普通人的身份,我说没必要切换,因为医生就是普通人。”因此他的书写也有了温度。另外一个真实情况就是,面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在从医以前,王兴总觉得自己得了某种疾病,然而当了医生后他则淡定了不少。“无论情况如何,每个人都应该尽力让自己的‘看病阈值’调整到合理的状态,在‘讳疾忌医’和‘疑病从有’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少一点纠结,多一点对生活的热爱。”王兴说。
理解生命意义与医生价值
在王兴看来书籍就要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因此《医生,你在想什么》的信息密度不可为不小;而且王兴的笔触也很是理性,一件事对错往往在于不同的角度,而王兴则是将这种角度一一展现给读者。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王兴师弟的一次好心建议,被一个患者大做文章,最终还是王兴出面平息这件事。“医生很多时候如果完全本着对你好的思路,用极大的善意做一件事情,也依然会造成患者的极端不满,这种可能性是经常存在的,所以我希望通过这个例子让更多人理解医生是有很多困境局限后,再沟通如何让医生更好地帮助自己。”王兴说。
对此,记者问了王兴两个问题:虽然他会抱着极大的善意对待病人,但也可能换回病人的不理解,这是否会让他觉得行医不值得?在遇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后,是否会让他变得畏首畏尾起来。对此,王兴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觉得这一切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有分寸,也更加理解医生的价值所在,“我们始终应当理解,写在病历上的那个名字,它不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名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这也引申出了当下AI技术对医疗行业的影响。对此王兴觉得机器对医疗行业的助力是肯定的,但医生是不会被取代的,“医生真的不需要把自己活成机器的模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才是最重要的。”
在经历了无数次实战经验后,除了对经验的积累,王兴也积攒了好多写作素材。王兴给自己的定位就是科普作者,向大众普及自己的知识。他自谦道,自己谈不上有什么文笔,“就是一线的故事太多,好多都是信手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