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一本假期刊背后的“敛财经”
——四川省雅安市侦破“9·01”全国特大编发非法期刊案纪实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8-31
跨省市打掉4个犯罪团伙,20名涉案人员落网,捣毁1个非法印刷厂,查获非法期刊200余种、1100余期,扣押非法期刊23吨,扣押了各类伪造的涉职称评定的荣誉证书、专利证书、课题证书、专利申报证书、等级考试证明文件等,案件累计涉案金额逾3亿元……
这是四川省雅安市“扫黄打非”办公室牵头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历时5个多月,行程上万公里,一起联合侦办的“9·01”全国特大编发非法期刊案的“收获”。该案件也入选了2022年度全国“扫黄打非”十大案件。
一封举报信牵出一起大案
这场涉及全国多省市、多领域、涉案金额巨大、受害人多达20余万人的全国特大编发非法期刊案,是如何发现线索并被彻底侦破的?事情还要从2021年说起。
2021年8月,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一名群众写信向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举报,称她为评定职称在期刊上发表论文,遭遇了假冒期刊。
据了解,该群众是一名幼儿园老师,由于评职称需要发表论文,于是通过朋友介绍,并在网络上联系到自称是发表论文、编辑专著的客服,客服许诺支付2100元发表费后,其论文可以在指定的期刊上发表。
随后,这名老师付费后,将自己所写的论文转给了客服。不久,老师收到了登载其论文的《教育学教师论坛》期刊。
然而,让该老师没想到的是,这本期刊在评定职称中出现了问题,被告知论文发表的期刊是非法期刊,该老师的职称评定因此也遭遇“卡壳”,不予以评定。
事后,举报人查验期刊发现,期刊发货地是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与该期刊编辑部的地址不符。经仔细检查期刊质量,果然发现与正规期刊存在差异。随即,举报人便将收到的期刊连同举报信寄到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进行举报。
这封举报信,立即引起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的高度重视,由于该期刊是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发出,很快,雅安市“扫黄打非”办公室接到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签转的举报线索。
雅安市“扫黄打非”办公室收到举报线索后,联系了举报人,雅安市新闻出版局对真假期刊样本,进行了比对鉴定,证实被举报的期刊确实是一本非法出版物。
“仅在被举报的这本刊物里,就有200多篇论文,如果全部都是非法途径刊登的话,就能初步判断出该期刊涉案受害群众众多、涉案金额不菲,就这一本期刊就已经涉及刑事犯罪。”雅安市“扫黄打非”办公室负责人杨帆介绍。
结合这本非法期刊的内容,办案人员对这起案件的性质有了初步判断——不可能只有这一本期刊!雅安市“扫黄打非”办公室,立即会同雅安市公安局、荥经县公安局,以及雅安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联合成立专案组,对案件展开深挖细查。
雅安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胡志立介绍:“雅安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在接到线索后,进行了初步研判,发现这个线索涉及全国多个省市,案件的影响很大,后上报了四川省公安厅、公安部,从全市抽调了60余名民警,对案件进行侦办。”
雅安市也因此成了“9·01”专案组,立即跟进专班会议,分析、研究线索,认为这可能是一个非法产业链,涉及人员多、环节多、行业多的国家级跨省大案。
杨帆告诉记者,侦破假冒期刊案,涉及编辑、排版、印刷、出售等诸多环节,在侦破过程中,如何甄别期刊真假、如何锁定案件证据、如何适用法律法规等一系列问题,行业专业性强。为加快侦破进度,雅安市“扫黄打非”办公室抽调了4名雅安新闻出版执法人员,全程参与到案件侦办中,并划拨办案经费进行补助,支持案件侦破。
非法期刊出自何处?非法期刊的编辑、排版、印刷又在哪里?掌控这一非法产业链背后之人又是谁?
循线追踪查出隐藏“猫腻”
“最初的线索就只有一本期刊和一个邮寄人的信息。我们通过邮寄线索找到了荥经县名叫文渊阁书店的一家公司。”荥经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肖冲介绍,专案组办案民警当即展开了调查。
“这家书店‘与众不同’,不卖书却有很多客服,店面有10多个‘格子’工位,对应的每个工位上都有相应的客服!”办案民警调查发现,这家书店无论外观上,还是经营内容上,跟正常的书店有很大的差别。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就是网络对接客户或接打电话。
办案民警调查得知,书店的负责人叫秦某冬,是雅安市荥经县本地人,2016年在荥经县开办了这家文渊阁公司。那么,举报人举报的非法期刊,是否就是秦某冬组织编印的?在秦某冬的背后,是否还隐藏着其他“黑手”?
专案组调查了文渊阁书店的公司账户,以及秦某冬的个人账户,并进行分析,发现他的账户资金量较大,每个月都有几百万元的资金往来。侦查人员结合举报线索,怀疑这些打款客户,就是需要发表论文的受众。
专案组人员反复调查证实,秦某冬等人存在很大的作案嫌疑,他们通过电话、网络等渠道,向有论文发表需求的客户“承揽业务”。
那么,客户提出要求后,论文后续的编辑、印刷等环节,又由谁来完成?专案组决定,以文渊阁书店的资金往来和物流信息为突破口,展开进一步调查。在对相关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进行多渠道、全方位查询后,最终在数万条物流信息中,查出多家物流公司,这些公司有上万条该书店的物流信息。该书店寄出去的地址则遍布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学校、医院等单位。
专案组综合掌握案件信息后判断,这是一个涉及全国多个省市,涵盖期刊编辑、出版、印刷和发行全流程的特大非法期刊经营案件。由于案情重大,为更好夯实案件的证据基础,专案组请雅安市检察机关,在案件侦办期间提前介入参与,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确保案件的办案质量,对案件证据收集、监督保障程序同步进行。至此,专案组对案件展开了全方位的抽丝剥茧、紧锣密鼓的追根究底。
跨省侦查逐个击破犯罪团伙
由于涉案人员多,横跨多个省市,为让每个嫌疑人和涉案编辑、印刷团伙准确落地,为集中收网行动提供条件,专案人员开展了跨省侦查行动。
该类违法案件专业性极强,为了在侦破过程中少走弯路,准确锁定目标,准确适用法律法规,案件侦办中,雅安市新闻出版方面的执法人员全程参与,协同专案组民警一起作战,对关键证据进行专业侦破固定。
专案组通过对秦某冬的资金往来情况及物流信息的查询,分析出在这一非法期刊编印链条上各环节嫌疑人的相关信息。最终锁定:负责内容编辑的团伙在安徽省芜湖市和北京市;负责印刷的团伙在河北省廊坊市的一家印刷厂。
锁定目标后,专案组人员兵分多路,赶赴各地展开实地调查。在芜湖市,专案组人员通过秦某冬的资金链和物流信息分析出名叫胡某兰的嫌疑人。随后,民警通过在快递物流站附近秘密蹲守观察、跟踪物流车辆,最终找到胡某兰的具体工作位置。
警方在侦查中还发现,胡某兰工作团队有6个人,在一小区的房间开展非法编辑。锁定该“编辑”团伙的“老巢”后,专案组人员又马不停蹄转战北京,逐一对其他团伙进行对标侦查、锁定。
与此同时,专案组前期获得的情报显示,负责印刷这些非法期刊的“黑工厂”在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
“当地印刷厂不挂任何门牌号和印刷厂的标识,很难找到。”雅安市公安局经侦大队侦查大队大队长高源介绍,在当地警方协助下,警方开展了大量排查工作,才基本锁定印刷场地位于安次区一个三角地带的角落上。
锁定印刷厂位置,只是第一步,后续还需到厂里实地侦查。一名老侦查员同一位女民警假扮成北京经营期刊的小老板,以寻求合作印刷期刊的名义与涉案印刷厂取得了联系,并获得对方信任,相约次日到该印刷厂考察规模、设备和实力,确定其能否完成合作任务……以此查实印刷厂内的具体情况。
利剑出鞘斩断非法产业链
随着各涉案人员和涉案点位的锁定与落实,专案组决定开展统一收网行动。
2022年2月,专案组兵分四路,分赴河北、北京、安徽和四川(雅安荥经)同步收网。雅安市“扫黄打非”办公室派出多名新闻出版执法部门专业人员随行指导,固定关键违法出版、印刷、发行证据。
专案组把抓捕嫌疑人信息通报至涉案地警方,请其协助行动。在专案组的统一指挥下,各路队员及时完成行动任务:打掉涉案团伙4个,抓获20名犯罪嫌疑人,捣毁地下印刷工厂1处,查获非法期刊200余种、1100余期。
雅安市“扫黄打非”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认定捣毁的河北廊坊涉案印刷厂是不是非法印刷时,警方扣押了期刊、抓回了涉案人,却漏掉了关键证据——印刷厂有无合法印刷期刊的资质。
当雅安市新闻出版执法部门专业人员提出这一问题后,办案人员随即返回河北廊坊,经廊坊市新闻出版局核实,该印刷厂无印刷期刊资质。拿到这一关键证据,顺利锁定该印刷厂为非法印刷厂,经该印刷厂印刷的期刊均为非法期刊。
在认定扣押的期刊是否非法时,新闻出版执法部门的人员与公安民警一起,将部分期刊拿到所属正规期刊社进行甄别,又将收缴的部分期刊送新闻出版部门鉴定,及时锁定查封、扣押的期刊均为非法期刊。
据悉,此案所涉期刊有教育、卫生、电力、建筑、金融等多领域,涉及人群遍布全国各省,估算至少有20余万人受害。涉及非法期刊200余种、1100余期,内容涉及医疗、医药、建筑、教育、水利、电力等领域“论文”21万余篇。
至此,这一特大编发非法期刊的非法产业链被彻底斩断。涉案人员被认定为非法经营罪等,一干犯罪分子先后被判处3年3个月至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追缴违法所得和作案工具。
雅安市“扫黄打非”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提到,“9·01”全国特大编发非法期刊案的成功侦办,揭开了地下非法期刊“灰色产业链”的生态圈,有力维护了意识形态安全,维护了国家职称评定的严肃性。案件的侦办也警示了全社会:知识成果的积累没有捷径,发表论文一定要依据正规程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