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眼睛的故事》:

守护“睛”彩世界

作者:本报记者 杨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8-30

  “世界的每一天是从太阳升起开始,而人类的每一天是从睁眼开始。”眼睛让我们看见世界的多彩缤纷,把美好存留心底。眼睛是如此重要,如果我们忽视了它,世界将黯然失色。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指导,湖南卫视、芒果TV、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视界联合出品,芒果伯璟制作的首部眼健康科普纪录片《眼睛的故事》于8月28日至31日在湖南卫视、芒果TV同步播出,向观众普及常见眼部疾病的形成原因及预防与治疗。

  纪录片从不同的群体视角出发,通过独特的拍摄手法,试图让这本“眼睛的答案之书”走进生活,带领观众一起了解科学,关注眼健康。


  科学性与故事性结合


  《眼睛的故事》聚焦于常见的眼部疾病,以通俗易懂的口吻和观众更易接受的视角展开,带领大众更好地了解、认识并保护好眼睛。

  纪录片一共分为4集。第一集从眼睛生理构造、成像原理展开,第二、三、四集则分别根据不同眼部构件的变化,而引发的干眼症、白内障、青光眼、远视、近视等与大众相关的眼部疾病出发,讲解预防、治疗眼部疾病的相关知识。

  据统计,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达53.6%,其中小学生近视率达36%。近视逐渐低龄化的原因有哪些,如何科学防范?判断近视是否加重的科学指标是度数还是眼轴?作为全球第一大致盲的眼部疾病白内障,有哪些治愈方法?为什么儿童的远视储备少了,容易诱发近视或弱视?干眼症是不是不治之症?对于这些问题,相信观众都能在《眼睛的故事》中得到解答。

  “纪录片更像是导读,让大家产生好奇心,打破认知的壁垒,或者打破一些认知的盲区。”谈起制作这部纪录片的缘由,《眼睛的故事》执行制片人李玉燕认为,纪录片不仅是讲故事,还有一个功能是“知道”,“拍摄《眼睛的故事》对大家来说也是学习的过程。通过这部纪录片,希望可以唤醒大众对眼健康的重视”。

  由于科学纪录片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为此,主创团队将科学性和故事性相结合,采用类比的手法,将专业晦涩的相关知识展现得清晰透彻,让观众能够轻松投入其中。

  在李玉燕看来,如何将枯燥的科学内容讲好,如何找到纪录片内容在科学性与趣味性之间的平衡,是此次创作的难点。科普类纪录片要求科学、精准、理性,为此,制作团队求助了诸多眼科学方面的权威专家。制作团队学习之后,多方努力再将内容转化为更善理解与呈现的电视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在展示近视、散光等不同眼疾时,纪录片直接用画面的形式向大众展示此类患者的视角,既能让人有效区分患病的不同情况,又适当起到了保护眼睛的警醒作用。同时,片中专家讲解时也运用生动比喻,例如“眼球形状若变成橄榄球,即有一面的弯曲程度不一样,就会发生散光”等,有助于观众更好理解眼部病变情况。


  唤醒国人重视眼睛


  片中用一组组翔实的数据,让不少人开始关注到自己的眼健康——人类获取的全部信息中,通过人眼获取的比例超过80%;到2020年年底,全世界约有7600万青光眼患者,在中国这个数字是2100万;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超过50%……一连串让人心惊的数据,显示眼健康已经成为全社会一个普遍问题。甚至有网友在线“求医”:“我眼睛经常干涩不舒服,是不是干眼症?”“好可怕,自己经常玩10多个小时的手机,看来要多休息保护视力了。”

  此前,《眼睛的故事》主创在接受采访时谈道,人们每天能记得刷牙、洗脸,但却忘记了眼睛也需要呵护。总导演李东珅的舅舅在3年前诊断患上了青光眼,他开玩笑说自诩是有一定文化认知的,但对于青光眼一无所知。所以他的第一部科普纪录片选择了眼健康主题来警醒世人,让更多的人看完之后知道得更多,有能力保护自己和亲人的眼睛。

  谈及这部眼健康科普纪录片,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眼底病杂志》副主编唐仕波表示,非常高兴湖南卫视、芒果TV能策划这样一部关注眼健康的纪录片,来唤醒国人对眼睛的重视,通过该片让广大百姓能够真切了解眼病知识。

  初步计算,该片集合了全国18位权威眼科专家,并有博士、博士后团队提供专业性支撑,在眼科学领域意义非凡。

  节目播出时正值开学季,而眼健康问题事关青少年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是每一个人的必修课。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居高不下的问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宣讲团成员杨智宽表示:“近视眼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但主要还是因为电子产品增加了我们长时间近距离阅读的场景,现在随时都在看手机,户外的活动相对减少,视觉负担就会变多变重。”

  片中科普了不少爱眼护眼的常识,例如看书、看手机用眼时间过长,多看绿色植物和自然光源或做眼保健操都有利于缓解眼部疲劳。专家提出太阳光的光照有助于人体释放多巴胺,对预防和控制近视有很好的效果。科学家们也在进行各种实践和尝试,模拟大自然的色彩和风光装饰学校教室,让青少年有更好的学习环境,还有减少青少年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防止沉迷给眼睛带来的危害。

  “这部纪录片存在就是创新,目前还没有任何节目或者纪录片用100分钟去梳理眼睛的故事。”提及《眼睛的故事》的意义时,李玉燕感慨,“如果自己能早一点参与制作这部纪录片,也许会有更多的孩子远离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