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秦代历史提供宝贵资料

作者:吕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8-14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简牍文献的出土,揭开了中国早期文明研究的新篇章,引起了海内外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学者的极大关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上海古籍出版社躬逢其盛,在出土文献领域精耕细作,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就简牍文献的首次公布出版来说,有《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至九册)、《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一至五卷)等。如今,北京大学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所所编的《北京大学藏秦简牍》这样一部皇皇巨著,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为学界带来新的材料,相信将会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

  秦代作为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王朝,历史地位非常重要,但留下可供研究的文献资料极为有限。北京大学藏秦简牍的发现,为研究秦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该批简牍共有26种不同类型的文献,内容涉及古代政治、地理、社会经济、数学、历法、医学、文学、民间信仰等诸多领域,其中多有失传2000年之久的重要典籍,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简牍文献整理的环节多、难度大,首先需要文字辨认,其次要进行简序编连,恢复文本的本来面貌,而且文本的内容往往驳杂,需要多个学科的知识。北京大学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所集合了北京大学历史、考古、中文等学科的优势科研力量,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潜心十余年,攻坚克难,及时抢救、整理和研究这批简牍古籍,为学界打造出材料严谨、逻辑清晰、表述简洁的出土文献整理范本。

  这批简牍的整理具有极高的标准,相应的,对这部书的出版也提出了严格要求。据笔者了解,书稿编校往返多达十数次,编辑和作者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编校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这批简牍的形制丰富,有竹简、木简、竹牍、木牍等,在入藏北大时依然保持着出土时的原始状态和位置关系,为研究古代简牍书册制度提供了绝佳的实物资料。但是,丰富的形制也对出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设计版式、怎么分册等,编辑和作者反复商量,最终确立了尊重原始书册的物理形态且兼顾内容分类的出版形式。

  (《北京大学藏秦简牍(全五册)》北京大学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所 编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