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城市媒体助推全民阅读:
互联互动 融合传播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28
最是书香能致远。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西湖、大运河和良渚古城遗址3项世界遗产,一直致力于阅读学习推广,是全球首批、全国首个加入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的城市。
推广阅读,书香满城,一直是媒体文化报道的重点。如何通过报道让阅读真正深入人心,杭州《都市快报》通过最近几年的探索发现:加强顶层设计,融合互动活动,体验式传播能引导更多人爱上阅读。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将阅读价值真正推广到受众心里,于无声处润泽,以情感共鸣提升全民阅读。
内容制胜 契合新媒体传播
随着互联网兴起,通过微博、微信、快手、抖音和哔哩哔哩等各种平台,人们获取信息的维度和广度极为广泛,注意力跳跃而短暂。受众更倾向于短平快阅读、浅阅读,同时追赶热点、新鲜有趣的事物,又渴望在最快时间获取最多信息。
在此趋势下,文化报道想吸引受众,必须摒弃孤芳自赏型的选题和写作技巧。当下所谓的内容为王,既要有热度,迅速贴近当下热点;也要有深度,不迎合浮光掠影的炒作,用优质深度内容打动读者。
《都市快报》这几年的阅读报道,一直秉承这一原则,更注重契合热点和新媒体传播。2022年夏天,日本知名实业家稻盛和夫去世。这位被誉为“经营之神”的企业家,也是一位作家,我们的推文《稻盛和夫去世,享年90岁!为什么他会成为任正非、雷军等企业家的集体偶像?这份书单带给你新的人生启迪》从阅读出发,让人印象深刻。
由此可见,在各行各业都非常重视用户体验的当下,所谓的优质文化报道除了内容本身的精准和强大,更要用好互联网,联结好线上线下的资源,积极引导用户互动,才能凝聚更多注意力,把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主流价值刻进受众的文化基因里。
互动推进 激发兴趣增加黏性
全媒体时代,年轻一代并不满足做一个信息接受者,他们乐于分享,敢于传播,更渴望成为信息传播者。阅读也是一样,好的内容、有趣的分享需要“动”起来,被更多人知道喜欢。
2021年6月,《都市快报》重点打造推出了新型融媒体平台——橙柿互动。
橙柿互动的“深夜读书馆”模块,就是为提升读者互动、激发市民兴趣、增加用户黏性全力打造的。我们根据不同热点和时节,推出各类阅读活动,不仅在“互动”中滚动式生产优质内容,更是增强了用户活跃度与黏合度,让阅读成为时尚潮流,成为每日习惯。
去年4月,橙柿互动首次推出“橙柿维C”阅读计划,联合杭城六大知名品牌书店书房推出两个活动:一个是请大家晒自家书房,另一个是“21天阅读打卡”,旨在培养大家的阅读习惯。在这个活动中,读者推荐的好书各式各样,真正让人看到了阅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022年,我们在橙柿互动上推出橙柿维C“六一”计划、暑期七天乐七天送不停、新学期送新书、童书测评团、大咖讲座、各种作家读书会等各类阅读类活动上百个,吸引超10万人次关注参与。每个活动都有专门运营人员负责对接。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推不同形式和主题的阅读活动,就是为摆脱原有纸媒的单向输出,在互动中激发用户阅读兴趣。而用户也可以在这些活动中,通过橙柿互动,满足交流和分享阅读的乐趣,实现对其他用户的梯次传播,引起他们的兴趣。
一年多来,“深夜读书馆”呈现出积极的生长态势,可见从来不是曲高和寡,加强顶层设计,互动互联,体验式传播能引导更多人爱上阅读。
“破圈”拓展 创新吸引全民参与
推广阅读,既要尽可能激起更多人的兴趣,也要将阅读的乐趣根植于文化基因中。媒体优质的报道内容+设计精准的互动活动,的确在一定范围内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但要引领全城风气,必须跳出媒体的框架,“破圈”拓展,紧密联结相关部门,站在更高角度设计具备高参与感和强满足感的活动,采用线上活动互动、线下活动体验相结合的模式,深度强化文化内涵,进而引发从身体到心理的沉浸式阅读满足。
今年2月,浙江省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号“浙江宣传”在《浙江人爱不爱读书》推文中提到,将浙江人读书的意愿转化为行动,可在“场所”“好书”“活动”三方面发力,其中一个案例就是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都市快报》全程设计并完全执行的。2022年最后一晚,杭州“十二Yuè”全民朗读跨年夜在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举行。在文脉最盛的宋代宫廷遗址上,以最流行的直播方式,创造性地赋予阅读这件事新的内涵,给受众以超越时空的个体体验。这场直播,以中华传统文化为魂,以阅读朗诵为体,用一段诗回望旧年,用一本书打开新的一年。当晚,超过200万人共同在线朗读,真正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
只有立足于创新发展,才能吸引全民参与。2022年9月杭州“祭孔大典”当天,《都市快报》联合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在宋高宗御书的“石经阁前”推出“孔庙书市”。今年3月底,孔庙书市再次盛开,童书跳蚤市场、书市游园会、名家见面会……旨在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让全民阅读更具趣味性和多样性。
在新媒体时代下,媒体对阅读的影响力不能仅仅根植在报道中,更要突破局限,尽可能参与甚至策划具体事件,主动设计交互性强的活动,用深厚的文化内涵、快捷有趣的活动去做传播,如此才能行稳致远。
(作者系《都市快报》生活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