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人工智能的萌芽时代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28
很高兴出版社引进《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中信出版集团)这本凝聚着思辨光芒的重磅之作,将之带给国内的广大读者。这是一本关于未来的著作,其重心并非人工智能,而是人类自身的未来。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社会最大的影响因子之一。事实上,它已经开始深远地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而非仅仅是技术领域。因此,我把《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推荐给所有关注未来的读者——无论我们更加关注世界,还是更加关注自身,人工智能都已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主题。
今天,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情绪是复杂的。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一方面会为日新月异的进步欢呼雀跃,另一方面又常常不得不尴尬地解释现实与科幻之间的巨大鸿沟;商业精英既期待人工智能像金钥匙一样,打开新的增长之门,又担心这把钥匙握在竞争对手手中,使自己的“护城河”一夜间失效;更多的人则先是期待着电影中的场景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之中,而后又开始为这种场景是否会给自己带来恶果而彷徨失措……
这一切都揭示着:我们还处在人工智能的萌芽时代。假以时日,人们今天对于人工智能的大部分判断会被证明是错误的,而这本书以及同期的大部分著作中所提及的技术,也都将很快失去其先进性。在我看来,这正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与许多其他有关人工智能的著作相比,这本书运用一种更加开阔的视角来审视人工智能,而不仅仅局限在技术所能带来的当前作用。
随之而来的是,这本书能启发读者思考更多的问题,而不仅是从书中寻求答案。
了解工业革命历史,或者亲身经历过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并不难理解人工智能为何如此重要,以及它为何必然会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模式带来根本性变革。这本书运用了许多历史观点,来佐证对变革的判断。与多数技术著作相比,这本书的观察尺度大大拉长至人类的思想演变历史,从而带给我们许多极有深度的洞见。它不是让我们仅局限于思考人工智能作为机器能为生产力带来的价值,而更多的是思考作为未来一种新的基础结构、新的社交节点、新的交互主体,人工智能会使人类社会发生的改变。
因此,人工智能也必然突破狭义的“智能”范畴,并且无处不在。这本书多次讨论了人类与人工智能将以何种形式展开协作,人类将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情感与创作,应该用何种方式约束人工智能的决策,等等。从实际应用角度看,这些洞察已不再只是预判,而是现实。
60余年前,约翰·麦卡锡曾将人工智能定义为“能够执行具有人类智能特征的任务的机器”,现在看来,其中关于“任务”的定义已不再适合狭义地看待,而应当定义为一种满足人类需求的人机关系。我相信这一定义很快将再一次扩大。
在另一些地方,这本书的作者则基于深厚的经验,毫不犹豫地给出断言。例如,作者认为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无论是被动地发展,还是积极地投身其中,并不存在置身事外的选项。在这一过程中,想要避免教训是很难的。关键在于如何未雨绸缪地制定规则,并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不断加以修正。
这只是人工智能萌芽时代的一个缩影。今天,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技术变革,还包括我们人类自身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当技术飞速发展时,我们还并未做好充分准备。因此,在今天思考并提出问题,也许比找到已知解法更加重要,或者至少是同等重要。本书有许多令人折服的深刻洞见,如前所述,它能启发我们思考更多的问题,而不仅仅是迫切地寻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