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读懂中国社会文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28
三十年前钱理群、黄子平和我合编的“漫说文化”丛书前五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两年后,后五种刊行时,我撰写了《漫说“漫说文化”》。十三年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予以重印。又过了十三年,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重新制作发行。
一套小书,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刊行,可见其生命力的旺盛。多年后回想,这生命力固然主要得益于那四百多篇精彩选文,也与吹响集结号的八十年代文化热、寻根文学思潮以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视野密切相关。时过境迁,这种小里有大、软中带硬、兼及思考与休闲的阅读趣味,依旧有某种特殊魅力。有感于此,出版社希望我续编“漫说文化”丛书。考虑到钱、黄二位的实际情况,我改变工作方式,带领十二位在京工作的老学生组成读书会,用两年半的时间,编选并导读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的散文随笔。
续编十二册题为《城乡变奏》《国学浮沉》《域外杂记》《边地寻踪》《家庭内外》《学堂往事》《世间滋味》《俗世俗民》《爱书者说》《君子博物》《旧戏新文》《闻乐观风》,略为比勘不难发现初编和续编二者的联系与差异。
既然是续编,自然必须与初编对话。明显看得出承继关系的,有《城乡变奏》之于《乡风市声》,《爱书者说》之于《读书读书》,不过前者第二辑“城市之美”从不同层面呈现了当代中国城市的多彩风姿,以及后者第三辑“书叶之美”谈封面、装帧、插图、毛边书、藏书票等,与初编的文风与趣味还是拉开了距离。《家庭内外》的第一、第三辑类似《父父子子》,而第二、第四辑则接近《男男女女》。《域外杂记》与《国学浮沉》隐约可见《说东道西》的影子,但又都属于说开去了。至于《世间滋味》仅从饮食入手,不再像《闲情乐事》那样衣食住行并举,也算别有幽怀。所有这些调整,不管是拓展还是收缩,都源于我们对四十年来中国文化思潮及文章趣味的体验与品味。
另起炉灶的六册包括《边地寻踪》《学堂往事》《俗世俗民》《君子博物》《旧戏新文》《闻乐观风》,其实更能体现续编的立场与趣味。最为别出心裁的,当数《旧戏新文》与《君子博物》——实际上,这两册的确定方向与编选过程最为曲折,编者下的功夫也最多。最终审稿时我居然有惊艳的感觉。
比较前后两编,最大的感叹是:前编多小品,后编多长文;前编多随意挥洒,后编多刻意经营;前编多单纯议论,后编多夹叙夹议……当然,所有这一切,与社会生活及文坛风气的变迁有直接关系。
十二册小书,范围有宽有窄,题目有难有易,好在各位编者精诚合作,选文时互通有无,最后皆大欢喜——做不到出奇制胜,也都能不负众望。
“漫说文化丛书·续编”
陈平原 等 编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23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