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作者:刘薇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28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同时也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战略部署的背景下,主流电视媒体如何做好话题设置和语态转化,积极助推内容“出海”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全新课题和挑战。2023年年初,湖南广播电视台策划特别节目《相遇隆回》,选取独特角度向海外讲述中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故事。节目在构建国际声量体系、提高国际传播效能、转化故事叙事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内容创新 国际化视野展示中国新农村形象

  国际传播是大众传播国际化的过程,新闻节目的国际化传播更是传播学和新闻学在国际空间领域的拓展和延伸,其受众的变化决定了节目内容的变化,受众的定位也有效引导节目内容的创新。受众是国际化的,内容也必然要国际化。在国际传播的课题中,节目的国际化视野和内容的国际化坐标很重要,这决定着节目的国际化语态和国际化表达。以《相遇隆回》为例,节目在介绍隆回的时候不仅强调隆回是湖南的隆回,同时也着重强调隆回是中国的隆回。在国际舆论场,首先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存在感,其次才是各个国家的省份和地区,所以《相遇隆回》节目策划之初就定好基调,隆回的坐标在中国、湖南、雪峰山下,极具意象感,在展现隆回新时代风貌的过程中,重点突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

  《相遇隆回》共有6期节目,《听·歌声里的隆回》介绍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呜哇山歌”;《看·神秘花瑶醉隆回》介绍了生活在隆回虎形山的花瑶;《赏·年画里的隆回》介绍了隆回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民俗瑰宝“滩头年画”,它同时也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此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源故居”、隆回传统美食“猪血丸子”等,都成为《相遇隆回》节目内容的主要构成部分。这些内容大多贴有“国家级”标签,具有强烈的民族感、历史感、厚重感,从而让《相遇隆回》这一特别节目具有海外传播的特性和优势。同时,节目还要让观众能够感受到“新时代”的鲜明特征,所以在各期节目中穿插融入了“乡贤茶话会”“驻村工作队”“农民足球队”等内容,将隆回古老的历史文化和当下隆回人民的努力奋进巧妙结合起来,展现隆回新时代风貌,让节目内容更具灵动感和时代感。

  视觉创新 极致视觉美感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电视专题节目进行国际化传播,要突破文化、语言、意识形态甚至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障碍与隔阂,《相遇隆回》选择用极致美感的画面触动观众的视觉感受,从而引发情感共鸣,实现共情传播,助推节目内容“出海”。

  用明艳色彩展现民族的传统之美。所谓极致美感,就是要放大能够展现美感的各种元素,制造具有巨大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此外,极致美感,还可以是叠加各种美的元素,形成集束效应和规模效应。在展示民族之美方面,《相遇隆回》首先就是重点挖掘花瑶的五色之美。有记载称,瑶族祖先“积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花瑶更是瑶族中服饰颜色最艳丽最丰富的一支,花瑶女性常年着装艳丽,喜欢用强烈的色彩装扮自己,例如鲜红色的头饰,五彩缤纷的腰带,传统花裙有白色、绿色、紫色、蓝色等,再搭配艳红色的裙边、黑色的绑腿,“远看色彩近看花”。《相遇隆回》用镜头记录这份色彩之美,并运用电视艺术的表现手法强化这种色彩之美,给观众极致的色彩美感。

  用人景冲突展现风光的独特之美。隆回地处雪峰山脉,花瑶所在的虎形山古木参天,崇木凼拥有上千棵古树,绿荫成林,大托山寨的石瀑气势磅礴,自然天成,如诗如画。《相遇隆回》在美丽风景的基础上增加人物元素,通过镜头展示强烈的冲突性,通过创意打造不同视角的美感。例如在崇木凼古树林,节目组设计了一个短视频,让一位花瑶姑娘在树林间进行换装表演,采用一镜到底的镜头拍摄,后期再通过镜头倒放展示效果,成片给人惊艳的感觉,推出后反响强烈,好评如潮;在大托山寨的石瀑上,一组花瑶姑娘列队起舞,镜头采用远调视角,营造出恢宏大气的氛围,让风景之美在人物之美的映衬下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性。

  用全流程展现食物的风味之美。有研究显示,海外用户更喜欢生活化的内容,美景、美食、小动物等是可以打破国界引发情感共鸣的题材。隆回美食多,且具有鲜明的特色,如猪血丸子,龙牙百合等。《相遇隆回》节目除了采用传统手法用镜头呈现美食的色、香、味等元素外,还通过还原美食制作过程来展示当地美食风味,让观众具有沉浸式体验。例如,在《尝·舌尖上的隆回》这期节目中,展示了在袁隆平院士生前所建设的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科研基地所在地,当地乡亲们齐聚一堂举办的庆丰宴。现场有案板、柴火、蒸锅、碗盘等,具有浓烈的烟火气息,雪峰乌骨鸡扑腾着翅膀,龙牙百合冒着热气,猪血丸子排列整齐,厨师现场展示才艺。这场绝美盛宴不仅展示了美食之美,更立体、真实地展示了隆回的乡村饮食文化之美。

  传播创新 海外融合传播放大国际声量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就要破壁“出圈”进行海外传播。目前大部分媒体存在“自有、自主、自控”的海外传播渠道匮乏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做好内容“出海”,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探索。《相遇隆回》节目组在工作机制上积极创新,成立专项新媒体小组,全程参与节目的策划与现场拍摄,同时以独立于节目制作之外的体系,专业化进行新媒体产品的策划、制作与传播,在探索国际传播方面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

  国际传播除了内容要国际化之外,渠道国际化也同样重要。相关研究调查显示,2022年,全球社交媒体用户超过46.2亿人,超过全球总人口的50%,其中脸书的月活跃用户达29.12亿人,约占全球人口的36.8%。由此可见,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国际传播的一个重要领域,不容忽视。

  国际传播的立体式融合传播结构,主要分为3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海外主流的官方传播平台,既包括海外自有平台,如推特、脸书、优兔等,也包括国内媒体在海外的自建平台。如《相遇隆回》通过湖南国际频道落地全球230个国家,其中美国汉天卫视、美国优视、西非加纳黄金电视台均在黄金时段播出;芒果TV国际版APP在全球覆盖195个国家和地区,支持18种语言字幕切换,《相遇隆回》英文版也通过这个平台走进了世界观众的视野。第二个层面是社交媒体平台的官方账号。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CGTN推特和脸书账号、中国日报ChinaDaily的推特和脸书账号等,这些账号内容丰富,日更活跃,粉丝群体庞大,在海外具有一定发声优势。《相遇隆回》英文版节目在中国日报ChinaDaily脸书账号推出后,受到海外观众喜爱,覆盖人群过亿。除此之外,相关短视频、宣传片等还在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的推特、脸书、优兔账号推出,以小切口展示中国画卷,也受到海外观众的喜爱。第三个层面是社交媒体平台的个人账号。这些账号具有强烈的生活色彩和个性特征,与海外受众直接交流更具有优势,通过个性化的视角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也更容易引发情感共鸣,达成共情传播。例如,在《看·神秘花瑶醉隆回》这期节目中,展示了隆回当地“炭花舞”的片段,即当地村民将炭灯点燃后甩动灯笼展示各种舞蹈动作,火花飞溅,夜空中犹如游龙飞走翻腾,这一壮观奇美的现场被拍成小视频后,通过照片墙(Instagram)平台一位生活达人的账号推送,以现场讲述的方式与海外观众互动,视频浏览量超过10万。

  (作者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