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展团亮相第三十一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京韵文化飘香孔孟之乡

作者:本报记者 李婧璇 见习记者 商小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28

  读者在北京展团精品图书展示区前驻足翻阅。 本报见习记者 商小舟 摄

  少年读者在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企业展位前翻阅图书。

  本报记者 李婧璇 摄


  入口处以天坛造型矗立,精品图书展示区即刻映入眼帘,“书香京城”4个字及其标识镌刻其中,展区LED大屏正在放映的北京实体书店宣传片,探寻中轴、图解北京、品味京剧、泥塑手工……一本本图书、一场场活动将北京文化浓缩为一个个亲切可感的场景,处处凸显“这里是北京”。7月27日,第三十一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开幕当天,由北京出版集团、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中国书店出版社等31家出版发行单位组成的北京展团,齐聚“书香京城”展区,让京韵文化在齐鲁大地再次激起回声。


  多视角阅读北京


  “北京文化书系”、《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老北京述闻”丛书、《中国京剧传承人大讲坛》、《京城绘·山川风物》、《中轴线》、《潮北京》……在北京展团设置的精品图书展示区,与北京以及北京文化相关的主题图书,备受逛展读者青睐。

  “我就是看到入口处这大部头的‘北京文化书系’,铺陈开来,特有气势,才走进来一探究竟,结果真是惊喜连连。”读者刘辉坦言自己一直以来痴迷于北京文化,“这样的设置,主题鲜明,方便读者阅读,很是贴心周到。”在刘辉看来,“北京文化书系”,记录着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与创新文化的历史进程,有力地宣告着首善之都历史的厚重。

  “我喜欢读京味小说,尤其喜欢作家叶广芩。”读者陈勇在北京展团也是收获满满,抱着《状元媒》《采桑子》《去年天气旧亭台》,“叶广苓笔下的北京及北京百姓人家的日常生活,娓娓道来,在重温北京的旧岁时光中,很是珍贵。”

  当Citywalk(城市行走)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走向城市街巷,感受北京文化光影落在每一块石砖上的温度。《长江运河图卷》《京津冀古地图集·国图卷》等图集,记录着北京城的历史变迁与“前世今生”。四合院、老胡同、古城墙……这些画面以文化的引力和张力构成了众多读者对北京的印象与想象。“我就买了《潮北京》和《走红北京》,计划今年秋天去北京逐地‘打卡’,因为那是北京最美的时节。”读者周玲笑着说道。

  除了对北京日常景象的呈现之外,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带来的《京城绘·山川风物》侧重于讲述自然景物与北京城、北京人的关系,发掘自然景物背后的文化内容。《中轴线》《长城绘》则选取了北京城的一条脉络、一处名胜,在放大的局部中带读者发现北京。“在此次北京展团的展陈中,北京韵味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角度的作品被全方位解读。”现场读者周媛感慨道。


  多方位阐释传统文化


  “‘大家小书’又出新的了。”“这本《古代汉语常识》我之前就想买。”北京出版集团旗下北京出版社经典传统文化普及读物“大家小书”系列220部在北京展团上集中亮相,一如既往深受读者欢迎。在此基础上“繁衍”而来的还有面向青少年阅读的“大家小书·青春版”,以及“大家小书文学卷”“大家小书·译馆”一系列产品。“我的愿望是买全‘大家小书’全套系列产品。”读者刘薇笑着对记者说道,自己是“大家小书”的“忠实粉丝”。

  不只“大家小书”这套“拳头”产品,北京出版社还带来了“名典名选丛书”大家读系列作品。该套丛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大众读本”,入选“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2021年度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优秀普及图书”,充分展现着中华文化的精神魅力。“这套书让深刻的文化内容以大众能够接受的方式作出现代表达,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相关负责人介绍。

  “前段时间看了《长安三万里》,点燃了我重温古诗文的热情。”即将上大三的小陈手捧《唐宋八大家文学课》感慨道。在北京华景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展位前,《地名里的中国》《唐宋八大家文学课》等历史文化类新作,也很受读者欢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也需要通过文字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参展本届书博会,我们特意带来了‘国学经典新绎丛书’。”北京华景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刘雅文介绍说,这套书在注入现代问题意识的同时,让读者更好地触摸先贤的智慧和思想的脉搏,解码国学经典的精髓与神韵。

  在孔孟之乡,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中国书店出版社携带《孔子圣迹图汇编》《梦墨楼法帖》《静修先生文集》等参展本届书博会。“我们以开放式的布局全方位立体展示图书,让广大读者感受到书籍的魅力和阅读的快乐。”中国书店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东晓说。